《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五篇 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2016年02月24日  |  来源:江西省人民政府  |  阅读量:1620

第五篇 打造内陆双向开放新高地

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全面开放战略,以全球化视野拓展市场空间、配置资源要素,促进市场深度开放、内外一体开放、进出双向开放,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

第一章  主动对接融入“一带一路”

充分发挥我省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内陆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双向开放示范区,重塑江西丝绸之路的历史荣光。

第一节 加快打通对外开放战略通道

强化通道引领作用,突出与国内重要节点城市和沿线主要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快构建衔接顺畅、海陆空一体的战略通道。依托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和泛亚铁路运输通道,稳定开行赣欧(亚)国际货运铁路班列,主动对接“汉新欧”、“渝新欧”国际班列,积极参与构建全程运输协调机制,开辟通往西安、乌鲁木齐和借道广西、云南的快速客运货运通道,打通对接 “陆上丝绸之路”的通道。统筹通达东南沿海的出海铁路和高速公路,强化与周边省市沿海港口和口岸合作,进一步畅通“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加密国际国内航班航线,积极拓展东南亚航线,推进开通洲际航线,发展连接“一带一路”重点城市的高效便捷的航空运输网络。

第二节 提升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水平

结合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需求,发挥铜、陶瓷、航空、医药、稀土和钨等产业独特优势,强化产业双向投资和市场开发,不断提高合作水平。办好景德镇世界陶瓷博览会平台,推动景德镇陶瓷走出去,提升“一带一路”重要商品基地和起点城市的历史地位。支持有色金属龙头企业到沿线地区开发矿产资源和兼并重组冶炼企业,积极参与沿线地区铀资源勘探开发和油气合作。加强与德国、俄罗斯、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的合作,引进航空发动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推动开展教练机、通用飞机、直升机研发合作和生产组装。积极引进跨国药企入赣,合作开发生物技术药物,推动中医国际合作。

第三节 积极拓展人文交流合作

广泛开展旅游、环保、教育、科技、文化、人道等领域合作,构建民官并举、多方参与的人文交流机制。加强与沿线国家旅游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交流,联合国内相关省份推出一批丝绸之路概念的特色旅游线路,积极参与国际性、区域性旅游展会,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依托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世界生命湖泊大会等国际生态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共同探索大湖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新路径。推进口岸签证便利化,实行外国人来赣落地签证。深入开展我省高校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地区高校合作,继续开展中俄等青少年友好交流活动。积极发展友好省州关系,务实推进我省与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彼尔姆边疆区等地区的合作交往,支持所有设区市在沿线地区发展友好城市。

第二章 全面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充分发挥我省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着力加强与沿长江省份的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开放平台和市场体系对接,创新开放合作模式,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撑。

第一节 构建联江通海的综合交通体系

以积极对接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为先导,以高等级航道、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能源通道及综合枢纽工程建设,形成便捷高效、联江通海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加快长江深水航道和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健全港口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航运智能服务和安全保障系统,全面提升千年赣鄱黄金水道的通航能力。加快打造以武九、九景衢、合安九等快速铁路为主、其他普通铁路为辅的沿江大通道,推进省际便捷畅通的公路网建设,密切与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沟通联系。鼓励增加往返长江沿线主要城市航班密度,积极开辟支线航班。

第二节 提升产业对接合作水平

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主动对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地临港产业,引导生产要素向九江沿江、昌九走廊、沪昆沿线等区域集聚,联动省内腹地发展,形成一批外向型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创新产业转移承接模式,探索产业整体转移、共建产业园区、建设“飞地”园区等多种方式,吸引长江经济带重点区域产业转移。积极参与长江沿线特别是长江中游地区的跨区域旅游协作,联合构建跨省无障碍旅游区,建立互为旅游目的地客源联动机制。鼓励大型港航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整合我省沿江沿河港口和航运资源。鼓励长三角等粮食主销区到我省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兴建粮食仓储设施等。

第三节 健全沿江协同协作机制

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发展,借鉴复制其试点经验,加快推进投资、金融、贸易便利化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争取在我省设立自由贸易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继续深化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提升通关效率。建立与沿江省市间沟通协商制度,共同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社会治理联动。积极参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推动建立长江重要支流和沿线湖泊的省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巩固提升我省在长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 促进高水平“引进来”

顺应全球产业布局和分工体系的新形势,从注重引进资金向更加注重获取高端资源转变,从注重追求外资规模向更加注重外资溢出效应促进自身能力提升转变,全面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第一节 全面扩大开放领域

全面放开制造业投资领域,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限制性规定外,一律放开,引导外部资金和先进技术更多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快推动服务业领域开放,放开育幼、建筑设计、会计审计等服务领域外资准入,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在赣设立地区性总部、研发中心、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和结算中心等功能机构。推进农业深度开放,引导外商投资从农产品加工领域向农业综合开发领域延伸,从农业生产领域向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延伸,积极引进国际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

第二节 提升招商引资质量

树立全要素招商引资理念,推进“引资、引技、引智”三位一体招商,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向精准招商转变。强化区域定向招商,主攻欧美韩、巩固港澳台、深化长珠闽、拓展新兴体,加快形成招商引资新格局。围绕重点产业招大引强,实施招商引资重特大项目攻坚行动,大力推进新一轮央企入赣,着力引进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力争新增世界500强企业10家以上、国内500强企业20家以上。创新招商方式,建立和完善“互联网+”招商新模式,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化招商、园区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加强招商引资人员的培训,全面打造国际化和专业化招商队伍。探索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成果共享机制和第三方项目评估机制,引导区域间招商项目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节 做大做强开放平台

积极创建海关特殊监管区和各类口岸等开放平台,加快形成覆盖全省、多点支撑的开放平台体系。着力推进赣粤、赣浙、赣闽、赣皖、赣湘合作区建设,打造赣台合作发展示范区,构建全国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鼓励开发区创新体制和机制,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推进南昌、九江、赣州口岸建设,争取其它有条件的铁路、内河港口和机场建设成为国家开放口岸,构建集水、铁、公、空、信息于一体的专业化、网络化口岸服务体系。

第四节 优化投资营商环境

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大幅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着力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营造平等公平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和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把江西打造成中部地区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成本最低、发展环境最优的省份。积极推动南昌开展全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加快完善涉及营商环境的法规规章体系,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制度和通关一体化。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畅通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绿色通道”,为客商提供主动、快捷、方便的服务,积极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第四章 积极推动“走出去”

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重点,推动我省优势产业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多形式、多渠道“走出去”,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

第一节 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

以矿产资源、轻工纺织、有色金属、光伏新能源等领域为重点,主攻周边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拓展与中东欧、南太平洋、欧美等国家的国际产能合作。积极推动钢铁、水泥、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加快转出去,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到境外建设生产、加工、组装基地。支持企业参与境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开展能源资源产品加工,建立能源生产和供应基地,增强海外资源能源保障能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到境外建设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鼓励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抱团参与国家重大产能国际合作项目以及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走出去”建设项目,打响“江西建设”品牌。

第二节 提升对外贸易发展水平

推进对外贸易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积极培育新型业态和功能,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创新要素比重,推动产品、技术、服务的“全产业链出口”,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力争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超过50%。进一步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巩固提升港澳台和东南亚等传统市场份额,大力开拓中亚、中东欧、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引导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型外贸企业向沿线国家拓展,鼓励企业到国外建设中国江西商贸城和海外仓储及物流体系。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稳定资源性产品进口,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建立和完善省产产品出口促进机制,鼓励外贸商业模式创新。加大出口退税、检验检疫、信贷保险、跨境结算等政策支持。

第三节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用足用好国家鼓励“走出去”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和援外资金,统筹用好省级财政各类专项资金。健全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简化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手续、企业人员出国(境)手续,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我省“走出去”企业的信贷、保险支持,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企业“走出去”创新金融产品,支持“走出去”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完善“走出去”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制度。 

分类: 全球治理 2016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