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2019年10月19日  |  来源:中国日报中文网  |  阅读量:5253

10月17日至19日,第三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复旦大学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联合主办,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与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紧扣“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新发展态势,本届论坛以“共建‘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实践”为主题,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3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观察员列席,共同为推动“一带一路”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

通过此次论坛,复旦大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库交流合作机制进一步发展,探索了智库与国内沿边省区、企业“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以期为有关地方政府和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继续提供智力支撑。

分享国内外观察:“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平台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成就大大超出预期,国际合作的条件更加成熟、更加有利。她强调,“一带一路”研究和专业智库建设,要跟上形势发展、实际需要和工作要求,向更加务实、更加深入、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方向不断迈进。

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表示,“一带一路”是世界联动发展的新动能,由之倡导的联动发展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历史大潮,秉承了开放型区域合作精神,已成为中国为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而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是对国际合作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为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范式,为区域以及世界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正能量,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新选择。

新西兰-中国关系促进委员会主席、新西兰前副总理唐纳德·麦金农(Donald McKinnon)回顾了“一带一路”在贸易及旅游方面为中新双方带来的合作与发展,并希望新西兰作为“一带一路”的节点,连接起中国和拉美。他表示,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增强双边关系,在供应链、海关、创新领域等方面拓展合作,在基础设施、产品服务、资本和人员流动等方面实现更加自由的流通,在生物安全、司法等方面增进交流。

“‘一带一路’的文明互鉴实际上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认为,中国的“和”文化为多元文化在中国的和谐相处提供了社会条件,造纸术的发明为欧亚文明传播交流提供了基础载体,江南文化中的社会经济伦理观为当前的义利观提供了思想源泉。

本届论坛展现了国内外“一带一路”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各国对“一带一路”的全方位观察,说明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平台,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增长点。

聆听多角度探讨: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可行的对策建议

第二届“一带一路”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联盟院长论坛于10月17日开幕。30余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的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参加会议,专门围绕“一带一路”与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

作为一大创新,本届论坛还专门设立了“一带一路”企业家论坛。14位企业家代表和有关专家发表精彩演讲。他们介绍了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经验,囊括了在新形势下通过“一带一路”实现企业“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新的市场枢纽、重塑全球产业链和资金链、为实现“五通”打下坚实基础等内容。

此外,论坛还按照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伙伴、产业链、规则构建、民心相通、政策协调、全球治理等六个议题举行了平行论坛。国内“一带一路”研究的国家著名智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研究机构、相关学科的领军专家、实业专业界人士、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负责人等与会代表围绕分论坛主题深入探讨,从不同国家地区、不同专业学科的角度对“一带一路”进行了广泛讨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