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传播与国家治理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2023年11月28日  |  来源:复旦大学  |  阅读量:2108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式推动社会转型,超级大平台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形塑出智慧社会的新形态。面对其中的新问题、新方法、新挑战,亟需进一步开展深度研究,开展跨学科的交流研讨。2023年11月25日,第八届传播与国家治理论坛在复旦大学召开。论坛以“智能传播的多元共治”为主题,由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协办。

智能传播的技术迭代带来诸多挑战

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主持开幕式。“智能传播的技术迭代及应用,带来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真与假、对与错、宽与窄、好与坏等不同层面的问题和挑战。”他期待本次论坛能通过新闻传播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等多学科学者的对话,探讨多元共治的问题聚焦和有效路径。

复旦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张怡在致辞中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努力建设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本届论坛的主题体现了研究中心的前瞻性,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新媒介技术改变了原有以经验和事实为导向的内容生产,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亟待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研讨,推动多元共治,促进科技向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陆柳结合校史院史,向大家分享了九十余年来复旦新闻人宣扬真理、改革社会,努力打造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科的历程。面对新现象、新挑战,新闻传播学研究应当紧密联系中国问题、中国经验。学院始终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欢迎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时代议题,增进互动交流。

多元共治目标是拥有安全而开放的网络

“被计算的舆论和被算计的传播,始终是智能传播绕不开的议题。”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教授,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技术变革引发多种力量、多重逻辑的博弈。智能技术极大提升了传播的质量和效力,提高了用户粘性和用户满意度。然而,算法歧视固化了信息茧房效应,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科技伦理审查和风险评估。

“猴子的自拍照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吗?”华东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迁教授以多个争议性事件为例,从法学视角分析作品与作者、创作工具与创作主体的内涵。他认为,人类无法通过指令决定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最终的表达性要素,著作权法应当是为激励人的创作而生的法律。

面对智能技术治理的多重面向,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刘建国教授表示,管理科学研究中的ICT方法有助于捕捉人的微观行为和动机。智能技术的应用、多模态数据的处理如何实现学科融合,融入到已有的社会体系之中,可能是未来社会治理的新路径与新方向。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安全治理的技术层面,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杨珉教授表示,应当从安全攻防的视角去探索,不仅看到模型本身的安全,还要研究搭载模型的软硬件平台的系统安全,特别是要研究和防范智能化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安全风险。政务数字化转型需要在实证研究基础之上,实现持续动态的演进与发展。

上海市委网信办副主任俞旻骁介绍,为加强网络空间治理,今年网信办推出一系列专项行动,“这些背景和诉求说明相关领域的问题突出,需要专门解决”。下一步,应当重点思考平台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的协同,自媒体表达自由空间和法律法规约束的平衡,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合,以及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多元协同治理,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拥有安全而开放的网络。”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在主旨演讲总点评环节指出,科技向善不是空洞的口号,更需要具体的行动。在学术研究、报告写作和促进社会治理等层面,必须明确智能媒体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充分考虑人类的主体性、创造性,以人文关怀浸润技术应用,进一步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互联网与国家治理蓝皮书揭示网络生态特征

本次论坛还首发了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作为中国互联网与国家治理领域重要的年度报告,今年是蓝皮书连续出版的第九年,也是首次由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统筹出版。蓝皮书主编为复旦大学张志安教授,执行主编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卢家银教授担任。

据卢家银教授介绍,本年度发展报告围绕人工智能治理、网络内容治理、信息隐私保护、国际网络治理等实践议题,对网络治理的现实挑战、发展特征和治理逻辑进行探索,由来自18家单位的34位作者共同完成。

报告指出,移动互联网流量增长带动网络应用持续发展。过去一年,我国传统领域应用线上进程加快,即时通信用户规模保持第一,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线上经济新模式发展速度较快。截至2022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成为过去一年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应用。

在商业领域,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也不断拓展。网约车、外卖、智慧旅游等在数字经济的助力下开拓新圈层用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网络零售继续保持增长,在线旅行市场全面回暖,成为推动消费扩容的重要力量。

传播方式上,短视频与直播成为网络传播的顶流。截至2022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12亿,占网民整体的94.8%。网络直播成为紧随短视频的第二大应用。

报告认为,未来应当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推进网络法治化进程等方面持续努力,系统规范深度合成服务,完善深度合成治理体系,加强信息内容治理,以执法程序规范化促进依法行政,压实平台责任,从而有效实现专项与常态治理结合。

论坛还以“互联网基层治理创新”“互联网与国家治理前沿”为主题召开分论坛,并举行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伦理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

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传播与国家治理”为方向的研究机构。中心整合新闻传播学、经济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法学、哲学等多学科力量,以建设一流的新型高校智库为使命,围绕传播与国家治理相关重大课题开展系列研究,为国家参与全球治理、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运行提供全方位、战略性、前瞻性的决策咨询成果。中心下设四大研究方向、一个大型品牌论坛、两套丛书系列、一本蓝皮书。十余年来,中心以网络空间研究为抓手,在网络社会心态、国内与国际舆情、网络理政、网络空间安全四个方向形成了前沿、敏锐、领先的研究水平和特色。

分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