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中非互为发展机遇中非下一步合作可寻求“再平衡”西方理论高墙待破就经济而言,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重心正向南方转移;全球化正呈现新的趋势,新兴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跻身世界经济的主要产业和市场,并日益成为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力。就政治而言,南方国家已逐渐认识到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发展理念正在形成,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吸取。近年来,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金砖国家也成立了智库理事会,加快发展道路、经验的系统性阐释,试图打破西方传统理论高墙,为建立新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
金砖走向非洲 共寻发展新路
2015年03月27日  |  阅读量:8482
今天,在非洲大陆最南端,金砖国家元首将举行第5次会晤。在峰会召开前夕,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和金砖国家合作与全球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举办了 “德班峰会与金砖国家合作”研讨会。
  中非互为发展机遇
  经过漫长曲折的摸索和徘徊,非洲在过去12年进入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时期。201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增长率达到5.5%—6%,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有观点认为,在未来20或30年中,非洲大陆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大陆(22.250,-0.08,-0.36%)。
  非洲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的全力支持。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诞生,有力提升了非洲的国际地位。从2000年到2012年,中非贸易额由106亿美元升至2100亿美元,对非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近25%。非洲的发展也是中国的机遇:中国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对非援助,在国际上赢得更多理解和支持;非洲通过扩大对华贸易“反哺”中国,中国企业和产品获得更多机会,构成一种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
  但不可否认,非洲发展仍面临不少障碍和困难。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未来一部分国家将成为新兴动力国,而另一部分将进一步被边缘化;发展不确定因素难消,北非动荡后遗症波及撒哈拉地区,各国内部不协调因素很可能在外部干预下恶化,至少有10-15个国家未来政局脆弱;一体化进程也有待推进。
  中非合作“再平衡”
  金砖峰会“光临”非洲,为中非关系提供诸多机遇。首先,推动中非关系实现双边和多边平衡发展。过去,国际社会的聚焦更多落在双边。借助金砖平台支持非洲一体化、工业化,有助于推动双边、多边“两条腿”走路。
  其次,促进中非关系内部各要素更趋平衡。上世纪90年代前,政治、文化等因素在中非关系中唱主角,经济关系相对薄弱;近20年来,经济合作迎头赶上,但其他领域进展放缓,特别是随着老一辈领导人退出政坛,中非关系政治和情感纽带开始淡化,利益色彩加深,这种一增一降的心理落差也成为新的挑战。借助金砖平台,双方将加强学术、安全、人文多领域合作,为中非友谊注入新内容。
  其三,巩固中国发展中国家的身份。目前,国际上对中国的定位有一些质疑声音,似乎只要中国在增长,就要对其“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打上问号。这和上世纪90年代德国统一时,外界关于“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的质疑颇为相似。中国通过金砖合作自我绑定在发展中国家网络里,从机制上确认南方国家的身份,有助于打消外界的疑虑。
  第四,推广中国特色的外交理念和国际关系理论。借助金砖这个平台,新兴国家集体发声,既有助于避免单方面行动可能给外界造成的咄咄逼人印象,也能提升说服力。
  但是,金砖合作的不利因素也不容忽视。首先,金砖发展仍有不确定性。内部组织化、机制化程度较低,五国利益诉求仍有差异,外界仍在揣测其“国家团体”还是“国家联盟”的发展方向。其次,如何打消外界对金砖与非洲合作模式的质疑。国际上总有部分舆论认为,金砖国家在南非打开通往非洲的大门,是要“抱团”推行“次级殖民主义”。最后,中国如何在非洲与其他大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近年来,西方对非洲“热情”陡增,美军非洲司令部今年将有重大“转向”;日本与非洲峰会预计将于今年6月召开;欧非峰会也将在明年初召开。中国如何与他们在非洲展开竞争与合作,仍待探索。
  西方理论高墙待破
  金砖合作不仅仅是各国战略与安全需要,更是对于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追求。
  专家指出,如果说,找到适合本国的文明之路,找到合作共赢的相处之道,是金砖国家倡导文明多样性的内在逻辑;那么,近年来国际格局的巨大变化,为其发展注入更多可能。
  就经济而言,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重心正向南方转移;全球化正呈现新的趋势,新兴国家的大型跨国企业跻身世界经济的主要产业和市场,并日益成为全球化发展的新动力。就政治而言,南方国家已逐渐认识到一种不同于西方的新发展理念正在形成,有丰富的经验值得吸取。近年来,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金砖国家也成立了智库理事会,加快发展道路、经验的系统性阐释,试图打破西方传统理论高墙,为建立新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