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超 “一带一路”: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
2019年04月09日  |  来源: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  阅读量:5187

        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部分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长期以来支持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部分发达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筑高贸易和投资壁垒。在多重负面因素叠加冲击下,世界经济彻底走出困境,实现复苏,亟需新方案新行动。 

       “一带一路”是中国向全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倡议提出5年来,为沿线国家和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和引擎。“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答案。

       为全球经济注入正能量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伊始,正值全球经济萎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以基础设施为主要载体的互联互通建设,促进了投资和消费增长,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腾飞提供新动力,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5年多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有长足发展。无论是新项目,还是原有项目,都因“一带一路”倡议而阔步向前。5年间,我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贸易总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成为25个相关国家最大贸易伙伴。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年均增长7.2%。与相关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5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9.2%。我国企业在相关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共82个,累计投资289亿美元,入区企业3995家,上缴东道国税费累计20.1亿美元。“一带一路”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推进各国共同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被誉为“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振兴计划”。

  2018年我国全年货物进出口30.5万亿元(约为4.5万亿美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比升至27.4%。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893.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2%,占了一半以上。一大批重大项目正有序实施,示范效应不断增强,有力推进了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一带一路”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沿线国家间经济合作。铁路、公路、水电站、工业园、自贸区等一批项目和工程竣工落成,工程建设及后续运营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并给数以万计的当地百姓带来就业机会。国际金融论坛与英国《中央银行》杂志2018年4月18日在美国华盛顿联合发布《“一带一路”5周年调查报告》。报告显示,67%接受调查的中央银行预计,未来5年“一带一路”项目将帮助本国经济增速提高0至1.5个百分点。25%的受访央行预计,本国经济增速将因此提升1.5至5.5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席睿德(Alfred Schipke)表示:“现在世界发展共同的瓶颈就是基础设施落后。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非常迅速,‘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推动一些项目,让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联手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推进全球经济治理变革

  全球化背景下,诸多问题超越传统国家主权边界,全球治理应运而生,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共同挑战。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是二战后以西方国家为主导建立起来的。目前面临代表性、包容性和公正性不足,机制变革滞后,封闭化、规则碎片化等问题无法完全适应国际经济格局变化需求,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诉求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不断上升的地位不能得到相应体现,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

  全球治理的复杂性决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方式的多样性和治理策略的协同性。“一带一路”是建立在尊重各国主权基础上的平等参与、互利共赢,不输出意识形态、不复制发展模式,这一原则为国际社会多元主体的平等参与和民主协商治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一带一路”倡议致力于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格局的构建,以协商治理、合作治理的路径推进全球善治实践。秉持开放包容理念,既没有排他性,也没有竞争性,不设限制性和约束性的壁垒,对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开放。这是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阶段、地缘位置的合作实践。

  “一带一路”倡导平等发展、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模式,积极主动参与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丝路基金等,促进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推进多元协商、沟通对话合作机制的构建,有利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一带一路”践行“和平而非战争,发展而非贫穷,开放而非封闭,合作而非对抗,共赢而非独占”的全球治理实践,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推进新一轮经济全球化

  随着国家间相互融入度越来越高,全球化趋势越来明显。但要承认的是,自全球化兴起以来,反全球化声音从未消失。处于全球化边缘地带的国家,认为全球化加剧了本国贫困,成为全球化的反对者。但在新一轮逆全球化中,出现与以往不同的特点,部分发达国家作为全球化的发起者、主导者和受益者,成为全球化的反对者,表现是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兴起。

  “一带一路”有利于推动新型全球化,它不是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而是致力于构建“去中心化”的全球化,打破全球化传统的中心-边缘式结构,激活传统边缘地区资源,将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链接至全球经济网络中,推进普惠、共同、公平发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穆希萨•基图伊认为,“在全球投资大幅下降、贸易增长缓慢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理念与方法的创新,将带动全球资本流动,为沿线国家和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区域融合发展、促进科技和人才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具体来看,在传统全球化背景下,部分发展中国家因为缺乏科技、资金,未被纳入全球价值链,成为“被遗忘的角落”。“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使这些发展中国家有机会搭上经济全球化的列车,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中来,提高工业化水平,推动形成更高效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提升发展的公平性、有效性、协同性。     

  “一带一路”建设基于所有参与国家和地区的互利互惠,创造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和利益分配更公平,推动经济全球化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参与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形成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圈,实施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形成自由贸易区网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提振区域经济和世界经济、实现发展空间更平衡和收入分配更平等注入新动力。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