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 :“合则两利:中美在中东和阿富汗的合作”
2019年03月13日  |  来源:上观新闻  |  阅读量:5587

近期,美国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美关系今后就是竞争关系,几乎没有什么合作可言,甚至主张中美“脱钩”。国内学界当然不会同意这种观点,但在讲中美合作时往往只是聚焦于经贸合作“压舱石”。我个人认为,从长远来看,中美合作的潜力还十分巨大,而且不限于经贸领域。这里,以中美在中东和阿富汗的合作为例谈一些事实和看法。


中东:中美合作协调的五个方面 

在中东,中美的合作与协调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促进伊拉克的稳定和重建、维护埃及和黎巴嫩的稳定、支持巴以和平进程、对海合会成员国劝和促谈、继续合力反恐和打击海盗。 

先看伊拉克,特朗普的“打击‘伊斯兰国’战斗已结束”的观点基本被美国军政高官所否定。美国政府后来改口说还要在叙利亚留驻200军人,在伊拉克的驻军则将长期存在。然而,伊拉克的稳定和重建仅靠军事力量显然不行,更重要的是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正是在这个领域,中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出售油气是伊拉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伊拉克阿达布、鲁迈拉、哈法亚三大油田均由中国企业为主的集团经营,其盈利对伊拉克战后重建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国在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建立了领事机构,协助中国企业投资库区,支持库区经济发展,促进库区与中央政府改善关系,这对伊拉克的稳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再看埃及和黎巴嫩,中美在维护两国稳定发展方面有着并行不悖的利益。长期以来,美国给予埃、黎大量援助,把两国视为重要伙伴。同时,中国在埃黎的利益和关切也日益增强。习近平主席2016年初访问埃及时,中埃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等21项合作文件,中国还援建了苏伊士运河经贸合作区等重要项目,中埃的安全、反恐、军事合作也不断深化。在黎巴嫩,一千多名中国士兵参加了联合国维和部队,为这个国家、特别是黎南地区的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美在巴以冲突问题上虽然存在分歧,但在支持“两国方案”,反对在被占领土建立新定居点,维护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权益,保障以色列安全等方面立场接近。由于将使馆搬到耶路撒冷,美国目前难以在巴以之间扮演公正的调解人角色,而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则继续在巴以之间努力劝和促谈,发挥美国难以发挥的作用。王岐山副主席最近访问了巴以,中国继续给予巴勒斯坦人民援助,而以色列则成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运作顺利。 

海合会成员国都是中美的好朋友,而卡塔尔与沙特、阿联酋等国的冲突也给中美两国都出了一个难题。目前,中美都在双方之间劝和促谈。美国进行调解的本钱是在这些国家的军事基地和与它们的巨额军售生意,但能源纽带随着美国油气的自给自足正逐渐消减。而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经贸合作正在“一带一路”框架里迅速发展。沙特在对华供油国名单上长期居于首位,卡塔尔成为对华提供液化天然气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义乌和阿联酋的迪拜已成为中国与中东海上通道的两大支点——新的“海上丝绸之路”。迪拜“龙城”是中国在世界上最大的海外商品贸易中心,几千家中国公司在那里经营。我在那里见到了从沙特开车过来的一家人,他们解释为什么跑那么远来购物:“我们需要的东西这里应有尽有,而且价廉物美。”从长远来看,中国也许能在促进双方和解方面发挥更为深层次的作用。 

中美都参加了中东反恐和打击海盗的国际联合行动,中国的三艘军舰常年在亚丁湾巡航,为维护海上安全做出了贡献。2001年“9·11事件”后,中美建立的双边反恐合作机制一直运转良好。两国所签的民航安全、集装箱安全等反恐合作协定在国际间并不多见,发挥着重要作用。中美还举行了搜救、反恐、战地医疗等方面联合演习。这些全球范围合作,为中美在中东的反恐安全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也在中东产生了直接的效应。中国在吉布提建立的补给基地有助于中国在中东、乃至全球的反恐、搜救、打击海盗行动。这个基地正好与美国在那里的基地相邻,又为双方的合作创造了另一个契机。 

我的老朋友,兰德公司高级研究员安德鲁·斯考普尔在其新著中指出,中国在中东是一条“谨慎的龙”,对美国并不构成威胁,中美之间在中东可以开展合作。我基本同意他的观点。


阿富汗:美国的军事存在和中国的经济投入 

在阿富汗,中美的合作与协调更为具体。在参加中美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对话和研讨时,美方与会者向我们提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一个阿富汗小城镇,一群中国工人正在修筑一条美军要使用的公路,而保护这些工人的是美国士兵。为此,美国人经常埋怨:只有中国工人还留在阿富汗,其它国家的劳工都“溜了”,只有美国士兵还在阿富汗作战,其它国家的军人不是撤走了就是“躲在非战斗地区”。与这些肯定中国作用的话相反,也有贬斥中国作用的牢骚:“我们在作战,中国人在赚钱”。无论如何,这样的话语非常生动地显示了中美在阿富汗的互补作用:美国的军事存在,中国的经济投入。但是,美国军队的飞机坦克无法打赢战争,更难以解决阿富汗的经济和民生问题,而中国与阿富汗的经贸合作也因安全风险而举步维艰。例如,仅2004年,就有11名中国工人在阿富汗的暴恐袭击中丧生,中国企业在阿经营的铜矿和油田因安全风险而难以运作,阿富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良好愿望也难以落实。显然,中美在阿富汗只有进行合作,才能达到双赢局面。需要指出,目前中美在阿富汗已有一些合作,特别在反恐、反毒、培训方面,如举办扫雷培训、警察培训等,但还远远不足。 

当然,中美都认识到,军事和经济行动还必须辅之以政治外交努力。中国早已与塔利班建立了联系,努力说服塔参与到民族和解进程中来。中国还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建立了三国协调机制,并支持上合组织参与阿富汗和平重建进程。设在北京的上合组织—阿富汗联络机制也在发挥作用。中国在阿富汗的劝和促谈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欧盟阿富汗问题特使罗兰·考比亚就对我说:“中国在推动阿富汗和平进程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塔利班长期拒绝与“外国占领军”美国谈判,但经过各方努力,最近双方的僵持局面总算有了突破:美国政府阿富汗问题特使哈利勒扎德与塔利班官员终于举行了会谈。塔利班仍然拒绝与喀布尔中央政府谈判,称其为“傀儡政府”。不过,只有实现了塔利班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直接会谈,才能为“阿人主导、阿人所有”的和解进程奠定基础,目前中国和有关各方都在为此努力。 

阿富汗战争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时间拖得最长的战争、人员伤亡和财力耗费十分惊人。奥巴马执政后就想尽快离开阿富汗,采取了先增兵、取得优势后再撤军的战略,但并没有如愿。特朗普上台后采取了相同的策略,但也是事与愿违,难以走出阿富汗这个泥潭。美国人还担心被人指责撤军后对烂摊子撒手不管,因此前些年抛出了“大中亚计划”,想以此拉中亚、南亚周边国家出钱出力帮助阿富汗战后重建。不过,连撤军都无法实现,这计划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十年前,英国前首相布朗曾正式请求中国出兵阿富汗,中国方面的反应是:除了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中国不会派兵去阿富汗。这就引出了一个新问题:目前在阿富汗的外国军队撤走后,联合国维和机制是否要进入阿富汗?许多美国朋友都提醒我们,美国迟早是要离开阿富汗的,作为阿富汗的邻居,中国要为此做好准备。观察家们一致认为,美国几乎不可能在没有中国帮助的情况下顺利撤出阿富汗。


结论:中美合则两利 

从上述事实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中美双方在中东和阿富汗均有重要利益,并为维护和拓展自身利益采取行动。美国的行动往往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而中国的行动往往辅之于经济合作,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双方之间存在竞争甚至摩擦,但大多数情况下又具有合作的可能性。 

其次,中美双方在中东和阿富汗的外交努力都十分活跃,双方的目标并不相同,有时还会发生碰撞,但其轨迹往往并行不悖,许多情况下具有互补性。倘若中美合力推动某一进程,则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再次,上述两点在中美处理世界其它地区的问题时往往也有所表现。美国前助理国务卿董云裳前几天提出,中美关系路线图应是“共同演进”(co-evolution),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总之,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看,如王毅外长所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确实是金科玉律。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高级顾问。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转载仅用于学术研究与人文交流若有异议请及时告知,以便做适当处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