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兴科:美国智库如何看中美经济
2021年07月10日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  阅读量:1793

“美国没有加入亚投行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我们在华盛顿亚洲集团(Asian Group)总部跟美国前助理国务卿科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座谈时,他提到中美两国需要建立更加积极、合作、包容的合作架构,目前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关键时期,双方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些负面声音和潜在的危险,很多竞争的因素正在取代合作的因素,这需要彼此加强重视,但双方的合作仍然是未来的主流,大多数美国人支持和欢迎中国的投资和合作。为了中美关系更加稳固,需要双方加强彼此的投资。他认为,习近平主席对于中美关系的态度和远见将会对两国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与美国众议院前议长、前多数党领袖理查德·格普哈特(Richard Gephardt)座谈时,他谈到中美关系无比重要,但是现实中总有利益集团推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只有加强中美各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方能战胜这些言论。近期,一些人又在美国散布一种言论,说“中国经济要超过美国了,中国经济是第一了”,格普哈特先生认为,这种言论是不符合实际,甚至别有用心的,因为中国的人口很多,中国经济体量大一些,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我希望中国经济非常好,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格普哈特先生认为,美国财政部没有支持美国加入亚投行,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他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美国应该加入亚投行,因为亚洲的基础设施需求非常大,目前的国际金融机构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中国倡议发起亚投行,这是一件好事。” 格普哈特先生坦言,“希望你们回去告诉中国人,在美国有很多对中国友好的人士,都希望中国经济会越来越好,请你们把这个消息带回去。”

格普哈特先生谈到的这些中美之间的误解和误判问题,在我们与美国智库专家沟通交流的时候,确实是存在的,只有通过加强沟通、对话和理解,才能解决彼此之间存在的误解和误判等问题,以加强双方的互信。比如我们在和美国一些智库沟通美国推动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协议时,他们认为这两项协议绝非针对中国, TPP等具体贸易协议,并非将中国排除在自由贸易之外的手段,而是对中国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中国也可以加入。

美国一些智库专家也会主动跟我们沟通中国目前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他们担心“一带一路”是针对美国的,甚至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成立亚投行等视作中国试图颠覆既有国际秩序的“大手笔”,我们回答对方,“一带一路”只是中方的一种倡议,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强调开放和包容,绝非针对美国,是向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开放。亚投行得到了除日本以外的几乎所有美国盟国的热烈拥抱,恰恰说明亚投行是开放的大平台。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更是在国际经济治理改革不到位的无奈现实下,基于金砖国家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巨大需求,金砖国家共同谋求建立一个针对新兴经济体基础设施等领域投资开发的新国际金融机构,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仅仅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有益的补充,并愿意在整个国际金融框架内与IMF和世界银行加强合作。由此可见,中国不是既有国际秩序的颠覆者,而是参与者、建设者、改革者和贡献者。

中美经济增长都在放缓,但不要悲观

在华盛顿,我们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共同举办了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变革下的中国与世界”。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杜大伟认为,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经济关系颇为引人关注。中国今年则有望达到经济增长预期,但经济发展速度可能有所减缓,这是中国经济主动转型的结果。中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的改革时间表较为实际,中国可以在两年内基本完成财税改革的重点工作,这将有助于理顺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为中国经济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美联储前副主席、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唐纳德·科恩(Donald Kohn)认为,美国经济增长缓慢存在一些结构性因素,人们对美国经济的失望情绪很大程度上来自供给的限制和就业的低迷,不过美国经济基本面不算太差,应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对于目前备受关注的美联储加息问题,他表示,升息的目的是缓解就业困难,其过程将是逐步的,希望投资者和新兴经济体对此做好准备。

我们还与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共同举行了午餐会暨论坛。郑新立副理事长和李稻葵教授分别做了演讲,就中国经济目前遭遇到的问题和增速放缓面临的挑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李稻葵教授认为,半年到一年内,中国经济下行就会触底反弹,而推动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的新引擎,是城镇化、绿色工业和消费。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安东尼·所罗门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R. Lardy)先生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不是一种压力,而是对前一阶段房地产投资过热的一种调整,是一个结构性调整的自然的过程。

针对华尔街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中国股市波动问题,高西庆教授认为,这次“股灾”并没有人们想象的严重,整体上跌幅只相当于市值的1/3,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次下跌之前的10个月里,中国股市上涨了80%。这与2008年秋季华尔街的交易混乱时期和1997年泰国的金融恐慌相比,本次中国股市下跌30%算不上一场真正的危机。不过,此次股灾暴露了中国监管部门和自身机制的缺陷,相关金融机构和媒体也难辞其咎。这需要中国在此次股灾后,重新思考如何借鉴各国特别是美国的有益经验来完善自身体制机制的建设。

通过此次和美国顶级智库的对话和交流,我们切实感受到,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发展,实力的增强,美国的的确确从上到下,非常重视中国,特别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风吹草动,立即就会引起美国甚至全球资本市场的连锁反应。中国今日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确实非同以前,中国已经从过去国际秩序的旁观者和跟随者,逐渐成为了国际秩序的引导者、推动者和改革者;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毕竟美国在世界诸多领域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两者不可避免在相互重叠的领域产生一些摩擦,包括汇率争端、企业争端、网络安全等。

由此,美国也的的确确开始提防中国,有些人甚至提出中国是不是要取代美国的世界领导者角色,要“take over the world”(接管世界)。在这个背景下,中美加强彼此的沟通与对话,对于消除彼此的误解和误判十分重要。不过,总体来看,双方的主流观点仍然共同认为,中美两国只有更加紧密地合作,中美经济以及世界经济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