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中国国际话语权:演进逻辑、构建维度与现实挑战
2022年08月17日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阅读量:4772

国际话语权是全球化时代衡量主权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一个国家的主张在国际事务中体现的权重和产生的影响力,反映其维护自身核心价值和发展模式的决心和实现核心利益与发展诉求的能力。国际话语权以主权国家的综合实力为根本依托,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根本目标,同时又受到时代背景和国际格局的深刻制约。 

01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演进逻辑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发展历程,遵循的是“以话语权利谋求话语权力,再到以话语能力强化话语权力”的演进逻辑。根据这一逻辑,中国国际话语权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自主独立构建话语权、借助西方话语构建话语权和创造性构建话语权。

自主独立构建时期是从1949年到1978年。这一时期,西欧开启一体化进程,东欧国家探索发展道路,美苏两强争霸,日本经济腾飞,发展中国家集体登上国际舞台。中国发起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启动五年计划、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与多个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政策的提出,成为新中国开始在国际发声和构建国际话语权的标志。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开启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比如中法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支持发展中国家“反帝、反霸、反殖”的政治运动等。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所以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以我为主”的国际话语权自主独立构建的探索和实践。

借助西方话语构建时期是从1979年到2008年。这一时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化的新时期。国际关系形势趋向缓和与稳定,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威胁世界和平,局部地区仍然紧张动荡。综合国力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非传统安全问题不断涌现,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逐渐形成并不断深化,大国集团关系也面临着深刻的调整。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积极参加各类组织,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在对外关系方面,致力于构建安全稳定的周边关系,与相关国家友好解决边界问题。重视大国关系的定位调整,努力构建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对发展中国家,中国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和援助,并以发展中国家代言人的身份在国际舞台上坚持正义立场,捍卫共同利益。注重利用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中的有利规则,来表达和捍卫国家利益,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机遇。在借用西方话语的同时,与西方话语霸权展开坚决斗争。

创造性构建时期是从2008年至今。此时,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建设已经进入创造性构建的新阶段,即以体现中国智慧的新理论、新概念、新表述提供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以体现中国特色的中国话语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多边主义,推行国际关系民主化,践行“亲、诚、惠、融”的外交理念,呼吁“文明交流互鉴”的共处之道,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集中体现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外交思想。 

02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维度

第一,制度性话语权构建。一是必须提升领导创设国际制度与国际规则的能力,向国际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技术、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等国际公共产品;二是必须充分利用现有国际制度和国际规则,引领议题设置,凝聚全球力量,应对全球社会共同的挑战;三是积极捍卫合理的国际制度与规则原则,保障其能够发挥应有的正面作用。

第二,道义性话语权构建。大国博弈须以道义为先,名正言顺则事成。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道义性,就体现在强调各国在追求本国正当利益时要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国的道义话语权建设,一方面要提升国际传播的影响力,选择最佳的国际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另一方面,需要中国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第三,科技性话语权构建。一是加强科技能力建设,包括科技发展战略制定、科技研发、科技人才培养和经费投入等;二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治理,在优势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发出中国声音,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国际科技治理中努力主导一些赛场建设,做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和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

03 中国构建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挑战 

一是西方话语霸权的挑战。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国家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的话语权诉求,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维护体现其既得利益的国际秩序的话语霸权之间的斗争,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话语权竞争的核心内容。国际话语权之争是对国际秩序主导权的争夺,包括国际秩序的创立、维护和修订的权利。

二是西方话语陷阱的挑战。无论是所谓“修昔底德陷阱”,还是“金德尔伯格陷阱”,其遵循的逻辑都是“霸权稳定论”,实质即阻挡中国崛起的进程,并维护美国的霸权。中国要应对西方话语陷阱的挑战,必须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和战略耐心,坚决走和平崛起之路,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寻找更多的利益交汇点,推动中美间的务实合作。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国际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是国际传播能力的挑战。关键是如何提高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关键在于选取中国故事的标准是否能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怎么才能把故事讲好,关键是用什么样的话语,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话语选择涉及中国立场、国际表达的问题,即话语表达必须体现中国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同时要考虑受众的思维方式、接受习惯、信息偏好等主要因素。方式选择上要求国际传播既要体现官方传播机构和民间传播机构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发声,又要体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综合应用。

讲好中国故事有三个层次,一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体现的是我们能自信地把自己的故事说给别人听;二是向中国讲好世界故事,即我们有自信在听他们的故事时,借鉴有用的东西,学习有用的东西。三是向世界讲好世界故事,当中国的媒体讲述一个国家的故事给另外一个国家听,并被大家认可的时候,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就达到了比较成熟的程度,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也达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

(作者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

分类: 国际传播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