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升:“欧洲衰落论”再起,不必跟风炒作
2022年07月12日  |  来源:环球时报  |  阅读量:3689

欧洲多国6月通胀数据陆续公布,不少国家通胀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物价一涨再涨,法国、德国、比利时相继出现罢工潮,民怨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衰落论”又沉渣泛起。

所谓“欧洲衰落论”,并非今日才有,早年美国人就生造出这个术语,并对其展开多轮大规模造势活动。2014年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连续刊登《法兰西的衰落》以及《法国从高卢雄鸡到掩头鸵鸟》系列文章,将法国描述成“欧洲病夫”“故步自封且拒绝繁荣”的国家。如今美国又开始挑起新一轮唱衰欧洲的运动。

面对再度兴起的“欧洲衰落论”,笔者认为我们要客观、理性地看待。首先,英美等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国家和欧洲大陆文化国家有历史矛盾,也不甚相互欣赏,但需要意识到,盎撒国家和欧陆国家有时是真的“死对头”,但大多数时候则是“欢喜冤家”,而由美国媒体挑起的“欧洲衰落论”,笔者认为多半属于后者,不必过于解读。其次,由美媒挑起的唱衰法德等国的言论,经常被盎撒文化和欧陆文化之外的其他国家媒体进一步渲染,有些“欢喜冤家”的言论生生变成了“死对头”的措辞,此乃基于文化差异的媒体“放大效应”所致。

而除了“欢喜冤家”和“放大效应”,当前的欧洲经济是否真如媒体渲染得那样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呢?很难下此判断。一则,美欧实行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经济模型。美国实行的是“基于市场”(即以股市和风投为主的金融市场)的经济模型,而欧陆实行的则是“基于银行”(即以大银行为主的财团)的经济模型。因此总体而言,美国企业的活力确实要大于欧洲企业。

二则,要通盘考虑税负、薪酬和福利三个变量。美国人经常指责欧洲尤其法国的高赋税。但在评价税收制度的同时,还要考虑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薪酬制度及其社会福利制度模式。美国实行的是“低税负、高薪酬和低福利”模式,而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实行的是“高税负、中薪酬和高福利”模式。笔者曾对美法两国这三个变量做过详尽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这三个变量美国略高于法国,但并没有比法国优越多少。

三则,具体到详细的经济指标,笔者建议要多做探究。以失业率为例,无论从较长还是较短的时间轴来看,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文化国家的失业率总体要比以英美为代表的盎撒文化国家高。但经过笔者的计算和考证,法国9%的失业率实际上恰好等于英国6%的失业率,法国很早已推出“折合全日工”的概念,即如果三个人每人每周只工作一部分时间,例如1/3全日工即35小时/3,那么在英国这三个人在统计时要统计成三个人,而在法国只能统计成一个人即“折合全日工”,此类统计方法的差异就会导致最终统计出来的失业率的差异。

再以创新能力为例。“老欧洲”经常被“新大陆”嘲笑其创新能力差。由于经济模型不同以及欧洲历史和传统的桎梏,欧洲企业总体而言在创新能力上是要弱于美国企业,但欧洲这些年一直在努力变革。以传统和保守著称的法国人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从马克龙宣布的“法兰西2030”计划就可见一斑,而且从欧盟其他几个大国的下一步计划来看,可以说欧洲人的雄心已经被重新激活。根据风投公司Atomico发布的《欧洲科技现状》报告,欧洲去年新增98家独角兽公司,总数达到321家。欧洲成为世界上独角兽数量排名第二的地区,仅次于美国。

至于俄乌冲突给欧洲尤其是西欧国家带来的能源和物价之困,首先这不仅影响欧洲国家,也给世界上多数地区带来了困难;其次从物价上涨的细分构成来看,一部分确实源自俄乌冲突,但另一部分其实并非源自俄乌冲突,这里面的原因既有不良商贩发国难财,也有部分公有部门不作为。当下欧洲各国采取了各项应对措施,如从供给侧动用储备能源和从消费侧给予国家补贴。笔者认为,俄乌冲突不会在短期内结束,但其冲突的规模和范围将会可控,或将相应地减轻欧洲大陆国家当下的能源和物价压力。

欧盟自成立之后的每一个大进步,都是在一个大的危机下完成。俄乌冲突是一场悲剧,但从欧盟的一体化进程而言,俄乌冲突这场危机很可能将推进欧盟的一体化进程。毕竟数十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正在大幅减少异质度的欧盟成员国正在迈向一体化的未来。

(作者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