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应邀为《北京青年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刊发于2020年12月6号。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巨额贷款,中国放贷如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可大大解除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此外,要使“一带一路”倡议更具包容性,就要吸引更多发达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一份公共产品,在这个平台上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可参与进来,也都可从中受益。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中国可与美国提出的“蓝点网络”计划对接合作,还可与美国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共同拓展第三方市场。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七年多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截至目前,我国已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并与65个沿线国家中的56个签署了双边投资协定。尽管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仍韧性十足。
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数据,中国今年前三季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9600多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0亿美元,同比增长30%。中老铁路、中泰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世界经济疲软之际,“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顺利推进,有力带动了地区经济复苏发展。
除经贸合作外,“一带一路”也是探索全球治理模式的新平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应对现实全球性挑战带来新思路。未来,在双边合作继续推进同时,“一带一路”可注重加强多边化发展,建立健全多边合作机制,从而使其更具生机与活力。
首先,可搭建组织架构和决策管理的多边机制。如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委员会、多边指导委员会,,设立秘书处等常设机构,建立“一带一路”全球治理、区域治理的新秩序。可借鉴其他国际机构的做法,在各国轮流举办“一带一路”年会,各国定期聚在一起讨论“一带一路”相关议程,开展广泛交流和协商,通过协议、规划、机制、项目等方式,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在各个阶段循序发展。
其次,可拓展联合国框架下的多边合作对象,建立“一带一路”与现有国际秩序框架下主要治理机构的联系。如成立联合国“一带一路”机构,充分发挥联合国的桥梁作用和国际影响力,最大限度利用增效作用,促进“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的对话。
还可以吸引更多联合国机构参与进来,将“一带一路”相关理念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及一些区域性组织对接起来,使“一带一路”理念成为这些国际组织的相关议程。可加强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投行、非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合作。
同时,可以加强与国际开发银行的合作,以亚投行为抓手开展多边化金融合作。如由亚投行牵头,联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美洲开发银行等打造一个以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为主的“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贷款共同体,形成国际多边开发银行共同贷款、共同发包、共同招标的国际化、规范化、公开透明运作体系,实行共商共建共享。
“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巨额贷款,中国放贷如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可大大解除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此外,要使“一带一路”倡议更具包容性,就要吸引更多发达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是中国向世界提供的一份公共产品,在这个平台上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可参与进来,也都可从中受益。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中国可与美国提出的“蓝点网络”计划对接合作,还可与美国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共同拓展第三方市场。
未来,中美可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合作。拜登承诺在未来4年投资2万亿美元加强美国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因此,在基础设施方面,包括绿色基础设施方面,中美之间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根据2009年颁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第1605条,涉及航空、铁路和公路等运输项目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和运营设备必须由美国国内生产制造。同时,也可由金融资本组团,联合参与美国基建。可由主权基金发挥作用,牵头建立由国家与产业界、民间私募基金、银行证券金融机构等组成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参与基础设施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增加对美基础设施投资。
在美国政府换届之际,中美可加强基础设施方面交流与对话,建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促进机制。可由商务部、发改委或驻美领馆使节等牵头进行专项研究和定期磋商,有效推动美国基础设施项目信息推广和有关政策管制议题的深入探讨。
应加强中美两国省州级政府互动,共同推动省州级基建项目合作。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个州政府具有极大的自主权,也是吸引外资和多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责任主体。来自中国的投资需求是美国各州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国加强链接的动力。美国州政府可成为中美关系“稳定器”,可在中美两地轮流举办中美省州长论坛,通过省政府和州政府的紧密联系来推动省州级基建项目的合作。
在机制化多边合作中,“一带一路”必将成为推动全球治理行稳致远的国际化、机制化平台。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