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中抢机遇赢未来
2023年05月19日  |  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  阅读量:3873

5月17日,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市政府外办承办的2023“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在重庆开幕。中外代表200余人出席全体会议。8位国内外知名智库专家、高校和企业代表在全体会议上作主旨演讲,共同探讨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和推动陆海联动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一带一路”向更深层次发展

10年来,中国同各方伙伴一道栉风沐雨,取得了系列丰硕成果,充分证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对世界和对全人类的重大贡献。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念,将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进一步丰富沿线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引领“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成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的关键动能。

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新征程中,应在充分发挥硬件基础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营商环境、产业匹配、科技应用和人才招募等软实力。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数字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原则,突出发挥企业主体积极作用,特别重视青年人才作用,突出应用社会组织的协调功能。

过去五年,“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积极整合经济文化资源开展交流活动,推动了不同国家、地区、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在重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进一步发展壮大,希望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携手各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塞尔维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塞尔维亚政府副秘书长达尼耶尔·尼科利奇:

“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全球繁荣发展至关重要

“一带一路”倡议对促进全球繁荣发展至关重要,开创了一个基于互信互利、合作共赢的新时代,也是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重要平台。它不仅仅是一个倡议,更是一个涵盖多领域的全球愿景、一个全球合作与发展的平台,具有重塑世界经济和政治秩序的潜力。

塞尔维亚地处欧洲与亚洲的十字路口,连接欧洲和中国,一开始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热忱可靠的合作伙伴,也是受益国。过去十年,塞尔维亚实施了众多“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中国企业在塞尔维亚有大量的项目,众多基础设施项目也正在规划和建设当中。

塞尔维亚人民见证了国家发展带来的积极变化,同时切实感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为塞尔维亚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预计中塞两国将在2023年成功缔结自贸协定,成为首批与中国签约自贸协定的国家之一。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们共同的全球化事业。本届论坛对促进“一带一路”各国合作发展至关重要,期待本次论坛结出积极成果。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

陆海联运让重庆中心枢纽地位更加突出

目前,“一带一路”陆海联运通道每年承载中欧班列将近3万列,且还在稳步发展。随着世界产业链重组、全球物流变革等因素叠加,发展陆海联运成为必然趋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欧亚大陆陆路和海路高度连接成一个系统,形成了支点港口、枢纽城市、产业园区高度结合、共同支撑的陆海联运格局。

同时,“一带一路”陆海联运也面临着一些地缘政治障碍和地缘经济竞争,要充分考虑这些障碍挑战,从战略角度把中欧大通道建成南、北、中三条线,加快建设中巴、中蒙俄、巴尔干等走廊,筹备建设远距离的陆海联运。

陆海联运具有长远战略意义,重庆前途广阔、空间无限。作为西部中心城市和唯一的直辖市,重庆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后,重庆中心枢纽地位更加突出。未来,全球市场和中国市场增量部分,将聚集在中国西部及其连接的周边地区,这给重庆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希望重庆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打造成为“一带一路”融资中心,持续在新兴技术领域发挥龙头作用,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突尼斯国际军事与安全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巴德尔·加洛尔:

阿拉伯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当前,世界处于不确定性和模糊状态,正在被重塑,其中,阿拉伯-中国关系已从理论的探讨走向实践的合作,将愿景变为现实。阿拉伯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响应,包括突尼斯在内的超过17个阿拉伯国家签署了经济合作文件,证明了中-突双边友谊的牢固。

中突关系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近年来,中突关系取得了重大进展,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涵盖采矿、可再生能源、制造业技术、数字化等领域。两国相互尊重、互利合作,增强了双方政治互信,我们深信国家和国际安全都将基于平等对话和可信任的伙伴关系。事实一再证明,冲突会导致对世界秩序更大的破坏,相互理解将会带来更加全面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原则之一。无论问题多复杂、挑战多巨大,国际社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大国,都应根据各方需求和愿望,在促进和平、调解问题方面采取更加平等立场。

广西大学副校长范祚军:

构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展新格局

30多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互动互访频繁,从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再到RCEP协议的实施,中国与东盟成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率。

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全球经济下行的挑战,需要构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格局,使其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现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推进区域合作的样板。这就要求用新发展理念来塑造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中国和东盟国家要尽可能扩大共识,共同应对挑战,牢牢把握全球产业变革的契机,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深度发挥产业互补的优势,为双方经济合作拓宽新的视野。

在机制层面,要在未来多区域叠加自贸区的机制下,保持中国-东盟关系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在经济层面,中国要与东南亚加强引资补链、产业合作,把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东盟关系做得更好。

泰国暹罗智库主席徐二明:

希望重庆与泰国签订“迷你版”自由贸易协定

去年11月,中泰两国签署了《中泰战略性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6)》《中泰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以及经贸投资、电子商务、科技创新领域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重要次区域的“泛北合作”高度契合,泰国将借助RCEP和泰国经济走廊,扩大农产品对华出口,利用泰国人口、农业和旅游红利吸引投资,进一步完善交通物流,提升投资创业环境,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顺畅对接。

当前,泰国正在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签订“迷你版”自由贸易协定,着力促进业务联系、加强交流合作。目前,泰国已与中国海南、甘肃、深圳等地签订小型自由贸易协定,重庆也可以借鉴,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化合作,构建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希望充分发挥重庆软实力,做好金融和数据服务,提升仓储物流服务水平,与泰国有关方面共同打造对华出口物流集散地。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

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联动培育新动能探索新模式

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对于推动构建和重塑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具有重大意义。

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国际合作的长期议题,也是促进经济复苏、绿色发展的持续动力。在这方面,可以充分结合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形成的新优势,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共同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的制造基地,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关联度,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增强就业税收、外汇储备等经济复苏的动力。

我们积极呼吁国际合作各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指引下,共同引进一些高新技术,开展联合研发和产业转化,通过数字、金融、科技的融合发展,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联动培育新动能、探索新模式。

2022年,中国45个国家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已经超过20万亿人民币,这些集群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领域。其成功经验,可助力发展中国家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强化产业基础,共同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主席黎开盛:

进一步加强中新互联互通倡议中的各种连接

新西兰和中国于2017年3月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备忘录,在备忘录签署后不久,驻新西兰新中关系促进委员会就提出,新西兰能够成为中国和南美之间的天然纽带。希望在陆海新通道南端之外,搭建中国通向南美洲和太平洋岛国潜在转运通道,进一步加强中新互联互通倡议中的各种连接。

相关报告显示,与现有经过其他地方的航线相比,南向航线经新西兰更便捷、更具有价格优势,同时,新西兰还有深水港,可以采用空海多式联运进一步提高效率,分散供应链风险。

新西兰致力于扩大政府间的电子贸易合作框架协议、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等,持续增进与各方合作,希望能够看到南向航线带来的潜在价值。

论坛·会议

提升通道整体效应 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会议举行

5月17日下午,“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会议上,十多位中外智库专家、高校与企业代表集思广益,共同研讨陆海新通道对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促进作用,总结进展成效,分析机遇挑战,提出中肯建议。

“得益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哈萨克斯坦将高质量小麦出口至东南亚获得了新的国际贸易通道。”哈萨克斯坦中国研究中心项目主管莱拉·图萨巴冶娃认为,对哈萨克斯坦来说,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建设交通走廊尤为重要。她表示,哈萨克斯坦铁路与中国铁路网络的连接,使哈萨克斯坦摆脱了过去对单一路线的依赖。借助与中国的合作,哈萨克斯坦获得了通往海洋的通道,促进了东西方之间新的供应链的发展。

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亚洲事务委员会主任马豪恩表示,拉美地区经济增长面临一个主要的瓶颈就是基础设施。而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努力促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制造业等领域的发展合作。中国与拉美地区的整体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精神高度吻合。

“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对班列运输的需求是在不断增长的。”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科技处处长邓兰燕说,近年来,不论是班列运输的规模,还是货源种类都实现了大幅增长,推动了班列沿线经济的发展。她建议,进一步畅通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亚欧通道,在大通道、大枢纽、大口岸、大物流、大平台方面进行一体化打造,包括统一标准体系等,提升通道多式联运的能力。

“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仅是交通运输通道,更是贸易通道、产业通道、资金通道、信息通道、人文通道,是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和跨境国际合作深化的复合通道。”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宋国华看来,随着西部地区协作的加密以及与东盟国家跨境合作的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经济影响还在不断加大,尤其是对西部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投入大、建设规模大的系统性、综合性项目,需要有关部委和西部省份投入更多资源,进一步优化西部发展空间格局,提高通道整体效应。”宋国华还建议,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在运营枢纽安排、物流线路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共享服务、运营补贴等方面,既坚持市场主导,又兼顾公平,破解沿线省际环境不够理想的困境。大力吸引政策、资本、技术、人才等优质资源向通道靠拢,实现通道经济、枢纽经济、向海经济、门户经济的深度融合。

可组建以重庆为总部的陆海新通道国际银行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兴产业合作”会议举行

5月17日下午,“‘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新兴产业合作”会议举行。现场,来自印尼、马来西亚、塞尔维亚、柬埔寨、埃塞俄比亚等国的嘉宾和国内相关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研讨数字、绿色等新兴产业合作,分析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给中国同相关国家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带来的新机遇,就深入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和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印尼随时准备加强东盟内部协调,使东盟互联互通与新丝绸之路保持一致。”印尼国会议员戴夫·拉克索诺表示,数字化已彻底改变东盟经济的诸多领域,数字技术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实现了企业互联互通,扩大了市场准入,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东盟有潜力通过数字化转型开辟新经济增长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委、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认为,后疫情时代最为重要的机遇就是数字丝绸之路,是重塑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神经中枢,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她建议,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要在数据跨境流动、数据主权等方面加快推进标准制定,着力强化政策协调、机制和平台建设,加强数字丝绸之路基础建设,打造增长新引擎。

“可以以重庆市的地方银行为主体,组建以重庆为总部的陆海新通道国际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规划研究院“一带一路”创新中心办公室处长、正高级经济师温灏表示,2020年以来国家开发银行会同国家有关部门、重庆市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等开展了相关研究,认为可以组建以重庆为总部的陆海新通道国际银行,引入国内大型金融机构、新加坡及东盟地区的金融机构、战略投资人等,在中国西部省区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并联合设立陆海新通道国际投资基金,为陆海联动区域互动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陈广猛,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青,马来西亚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总裁梁志华,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总工程师兼战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莉,塞尔维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拉利克,柬埔寨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谢莫尼勒,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所长石岚,埃塞俄比亚战略研究所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部主任梅拉库,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邹春萌等,也分别围绕相关议题分享了观点,并就产业合作、投资机遇等提出建议。

“心联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会议举行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础。5月17日,作为2023“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的三场平行会议之一,在主题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的会议上,来自韩国、坦桑尼亚、老挝等国家,以及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展开头脑风暴,围绕如何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民心工程出谋划策。

“‘一带一路’中民心相通是基础,只有民心通才能路路通。”韩国“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曲欢认为,与经济合作的高速增长相比,各国国民之间的交流还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青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促进民心相通,一定得采取因国制宜、因时制宜的人文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各国朋友的心相通。”

作为一名法学专家,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晓君认为,“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其中很重要的方面是法治的交流合作,法治的交流合作,本身也是民心相通一个重大的工程。张晓君表示,整个“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法治是一个“软联通”,保障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在总体布局下起到一个统筹协调推进的作用。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翟崑带来了一个新视野——关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共有概念问题。翟崑解释,所谓共有概念,就是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过程当中,提炼一些大家都能接受的概念,以此来增强认同感。

蒙古国“一带一路”共同发展研究中心创始主任朝伦爱登认为,智库研究机构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研究成果将对民众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认识真实的中国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党总支书记陈功建议重视青年在推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陈功说,“一带一路”倡议,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近年来重庆市各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系日趋增多。我市高校与匈牙利、波兰等17个国家有60个合作项目,在中西部地区名列前茅。此外,重庆有5所大学加入了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开展了务实合作。”展望未来,陈功希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高校结合自身的优势,通过人文交流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全方位推进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生物制药等拔尖人才培养。

分类: 经济合作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