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65岁的“政坛黑马”伊姆兰·汗当选巴基斯坦第22任总理,结束了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和人民党三十多年的轮流执政。同年11月,伊姆兰·汗在首次对华访问期间,重申致力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并同意加快瓜达尔港港口和配套项目建设。
《人民日报》于2018年12月16日刊文指出,“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带动下,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巴最大贸易伙伴国,连续4年成为巴最大投资来源国,2017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人员往来近20万人次。下一阶段,中巴双方将开展更紧密的务实合作,促进经贸交流与投资,夯实中巴经济走廊早期收获。在此基础上,推动走廊建设向产业园区、社会民生等领域拓展,鼓励中国企业对巴直接投资,扩大科技、农业、教育等民生合作。”
尽管已经取得了快速的进展,但中巴经济走廊仍然面临很多挑战。
东方锐眼执行董事郑刚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巴经济走廊项目风险研究和管理工作,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时指出:首先,瓜达尔港口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较远,尽管陆路交通已通,但安全问题没有解决,特别是中巴走廊西线风险较高。目前,如果用货车运输的话,都需要军车护送,这就推高了物流成本。其次,当地劳动力技能水平较低,而且很多人说当地方言,同中方雇主沟通困难。
过去两年,随着美国开始加息缩表、在全球范围内大搞逆全球化,巴基斯坦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1月4日,巴基斯坦央行外汇储备下降至72.9亿美元,较上周又下降2.28%,连续数月处于警戒线以下。
郑刚先生表示:“我们在三年前就预测到了巴基斯坦可能会发生一场财政危机,因为巴基斯坦一直没有特别有优势的产业,主要还是以纺织、制糖等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为主。除了纺织业以外,它的外汇收入主要依靠外国直接投资、侨汇收入和对外援助。因此,它的财政一直是比较成问题的。”
在危急时刻,中国向巴基斯坦伸出了援手。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于1月2日证实,中国已承诺向巴方提供20亿美元援助,并强调,“中方一直并将继续通过援助、贸易、投资和全方位务实合作等举措向巴方提供支持,向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郑刚指出,“输血”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真正走出这场财政危机,巴基斯坦亟需建立“造血”功能。“沙特虽然一直财大气粗,但未来几年还真不好说。因此,巴基斯坦亟须利用中巴经济走廊带来的机会,培育出在国际上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如果基建项目没有跟产业做好配套,那么这些投资将无法带来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