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深度报道(五): 后疫情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治理
2021年04月21日  |  来源:博鳌亚洲论坛  |  阅读量:6087

“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神经元,也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4月19日下午,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杨燕青提出,新冠疫情加速了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和场景下的落地。在论坛上,她向6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抛出了三个关键问题——技术、应用与治理。

这六位重磅嘉宾分别是公钥加密技术之父、图灵奖得主惠特菲尔德·迪菲,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长雷夫·约翰森,百度集团首席技术官王海峰,默克执行董事会成员兼电子科技首席执行官毕康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杜兰,上海智臻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袁辉。

融合创新 跨越边界

“我对于现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出现的任何突破都非常感兴趣。”作为图灵奖得主,迪菲对人工智能发展充满期待,他认为,如果未来65年能做出与过去65年相当速度的技术突破,那未来科技发展将更加迅速。

王海峰作为百度首席技术官,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两大日益明显的趋势。

一是越来越多技术突破是融合创新。融合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算法、算力和数据等要素的综合应用,另一方面是技术和产业越来越深度地融合。

二是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而应用门槛却越来越降低。“当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影响各行各业、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时候,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行业都有足够多的精通深度学习底层算法的专家。”王海峰说,大量开发者不需要每个人都从第一行人工智能的算法代码开始写起,而是直接调用这些框架。应用门槛大幅降低,也将推进人工智能更快应用。

雷夫·约翰森站在医药领域强调了跨界合作的重要性。他提出,科学是跨界的合作,不同国家最好的科学家可以一起合作,大小公司之间的边界也能够被跨越。

“我们跨越的边界越多,获得的益处就越多。而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沟通效率。”他说。

从简单到复杂 赋能应用

展望未来5~10年,袁辉则看到了“一正一反”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是指,我们可以充分应用过去65年的技术红利,在各行业推进人工智能的落地,所以未来5~10年是人工智能非常大的红利变现期。

而挑战是指,现在所有的技术体系和技术框架,并没有突破过去六十多年积累的技术体系。所以,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未来5~10年我们面临着很大挑战。

“卡脖子,不仅是卡哪个国家的脖子,而是卡人工智能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核心的脖子。”袁辉称,人工智能需要许多基础学科的支撑,而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期待已经超越过去所有对科技手段的期望。

在他看来,人工智能过去的框架体系要想实现人类对人工智能真正的期待,还面临很大的挑战,这也是全世界科学家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袁辉认为,人工智能一定会从虚拟到实体,从简单到复杂,人工智能的应用一定会从企业端到消费端。产业发展不是瞬间爆发,而是当不同行业、不同场景达到一定水准时,人工智能才可以进行赋能。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