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海制造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
1. 制造业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压舱石”
深厚的制造业底蕴长期促进着城市的内在实力增长和功能拓展,始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稳定剂。汽车、电子信息、石化、钢铁等六大传统重点行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仍然在上海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近年来上海工业和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基本保持在25:70左右(图7),产业结构相对稳定。和纽约、伦敦、东京等知名全球城市相比(图8),上海的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较高,可以为经济的整体稳定、科技创新发展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多方面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更有利于保持产业体系的韧性。
数据来源:上海市统计局。
图7 2016-2018年上海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课题组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8 上海和全球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对比
制造业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和城市能级提升保持稳定增长的“稳定剂”,若没有制造业,就支撑不起经济总体,伴随服务业比重继续上升,先进制造业就是经济总体钢铁般的脊梁。处于工业化深化提升期的上海不仅要传承产业的优秀基因,更要按照改革开放再出发、构筑城市发展战略优势的新要求,为“上海制造”增加新内涵、注入新活力。
2. 阶段特征判断
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正处于调整重塑期,全球范围内新贸易保护主义、政治孤立主义等“逆全球化”抬头且呈现加速发展趋势,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同步复苏。进入2019 年,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贸易摩擦对全球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可能超出预期,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美方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不断扩大,并从贸易摩擦快速升级到科技战、金融战,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制造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期,上海制造业仍处于工业化深化提升期。“十四五”时期上海制造业发展面临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国家战略,面临产业变革重塑产业形态和产业结构,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和产业基础能力,培育新动能赋能传统支柱产业等机遇。
3. 制造业发展重点举措
“十四五”时期,上海制造业发展重点在于提质增效,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水平。需重点把握深度工业化、产业融合化、全面智能化三大趋势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在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推进生产性制造向服务型、消费型制造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同时全面提升制造业发展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三)上海服务业成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1. 服务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
当前,上海服务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经济发展影响力日益凸显,在经济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可概括为“667889”。一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超过60%。2003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超过50%(为51.9%),2014年超过60%(为61.8%),2018年达到66%。二是税收增长的主源泉,服务业税收占比超过60%。2010年服务业税收占总税收比重超过50%(为51.6%),2018年达到61%。服务业税收增速快于总税收增速,2011-2017年平均增速高出2.7个百分点。三是经济实力的主支撑,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0%。2000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为52.0%),2012年超过60%(为60.2%),2018年达到69.9%,2019年上半年达到71.2%。四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80%。服务业增速快于GDP增长,2012-2018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平均达到84.7%,2018年达到91.2%。五是投资的主战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超过80%。1993年超过50%(为51.5%),1994年超过60%(为62.7%,扣除住宅后的服务业投资占比为35.9%),2008年超过70%(为70.4%),2018年达到84.1%(扣除房地产后的服务业投资占比为31.2%)。六是吸引外资的主磁场,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比超过90%。2003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首次超过50%(为57%),2009年超过70%(为72.3%),2011年超过80%(为82.8%),2018年达到95%。
2. 阶段特征判断
从全球产业发展趋势特征与上海实际高质量发展阶段两方面分析,认识服务业阶段性新变化,从历史、现在、未来时间轴上全面审视上海服务业发展的地位作用。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出以服务业为主的结构转型趋势,服务业成为全球经济主要力量(表1)。2017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1%,其中高收入国家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5%以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服务业成为经济全球化主要内容,服务贸易快速发展(2008-2017年服务贸易平均增速为货物贸易的1.7倍),服务业投资成为国际产业投资热点(2018年服务业FDI占全球FDI比重为52.4%,高出制造业9.4个百分点),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焦点转向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