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
2020年04月13日  |  来源:贵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  阅读量:2808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新时代国家整体战略部署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夯实提升贵阳作为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地位,支撑高水平开发开放走深走实,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建设西部战略通道、陆海联动通道、陆海贸易通道、综合运输通道的定位以及全省新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新的增长极,坚持政府市场并重、南北陆海贯通、轻重缓急有序的原则,按照“畅通大通道、建设大枢纽、形成大集散、发展大贸易、做强大产业”的思路,以服务强大国内市场建设为导向,以打造高品质国家物流枢纽为重点,以拓展现代化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为牵引,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金融技术模式,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物流质量效益,深化对外开放交流,搭建联动合作平台,促进交通、物流、商贸、产业等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贵阳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战略节点的集聚辐射效能,进一步培育新路网、新路线、新物流,带动新市场、新动能、新贸易,加快探寻现代化通道经济与枢纽经济联动发展新范式,实质性提升城市首位度和经济首位度,更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大局。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积极推进一批重大铁路、物流枢纽等项目开工建设,以双龙——改貌综合物流枢纽区为重点的东部产业新区初步建成,贵阳铁路口岸投入使用,铁海联运和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基本打通,通关效率大幅提高,通道物流组织水平显著提升。

到2025年,立体化口岸系统全面构建,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基本建成,干线运输、区域分拨、物流信息、多式联运、物流服务等功能水平明显提高,国家物流枢纽功能作用突出,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战略节点城市地位牢固确立,通道运输能力更强、枢纽布局更合理、多式联运更便捷,基本实现与广西北部湾、重庆等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达到10亿吨以上,其中铁路货运量达到6000万吨以上。

到2035年,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物流规模化、组织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铁路等干线通道能力充分释放,运输结构更加合理,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内前列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基本形成,各种运输方式货物运输量达到26亿吨以上,其中铁路货运量达到14000万吨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节点空间布局,构建区域物流格局。

立足区域基础条件和未来发展需要,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主通道为重点,以“枢纽+通道+网络”为目标,加快形成“一核两翼”、南北联动的发展格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委,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一核两翼。“一核”:建设以双龙——改貌综合物流枢纽区为重点的东部产业新区。“两翼”:以贵阳综合保税区、都拉营铁路货运场为重点,联动北部物流集聚区,建设贵阳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以清镇市国家级示范物流园为重点,联动湖潮铁路货运基地,强化产业聚集能力和产业链拓展,高品质建设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南北联动。以通道两端物流枢纽为重点,加强同重庆、广西北部湾在运输通道建设、物流设施建设、运输组织模式,特别是合作共建“黔渝新欧”班列和重庆——贵阳——北部湾班列等方面深度合作。有效联动“东通道”“西通道”,推动贵阳从“带状”向“网络式”的经济体迈进。

(二)补齐交通网络短板,提升运输通道水平。

1、推进干线运输建设。积极推进铁路建设,加快启动黔桂线、川黔线扩能改造,推进贵阳至南宁等铁路项目建设,研究建设黔桂铁路增建二线、重庆至贵阳铁路等项目,规划建设重庆——贵阳——北部湾双层集装箱运输通道和贵阳——昆明——中南半岛货运专线。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乌当(羊昌)至长顺等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贵阳至黄平建成通车。积极推进清镇、修文、息烽、开阳等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和乌江航道提等扩能工程建设。(责任单位:市交委、市发展改革委、市铁建办)

2、推进货运场站建设。依托铁路贵阳枢纽货运基地,推进综合性货场扩能升级,配套城市规划建设一批专业性货场。充分发挥贵阳南编组站和改貌货运中心功能作用,建设贵阳南部货场;推动贵阳铁路枢纽都拉营新建货运场站及动货场站建设,改造提升川黔铁路扎佐货运站,建设贵阳北部货场;新建清镇火车站货场,打造贵阳西部货场。积极推进湖雍支线外迁、贵阳西货运站新建货场、林歹南货场扩建和双龙等动货场站建设。加快推进息烽港、开阳港建设。(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委、市铁建办、市商务局,各区〔市、县〕人民政府)

3、推进支线运输建设。按照无缝化衔接要求,加强入港铁路专用线、联络线等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加强集疏运公路建设,推进装卸场站共用,打造一体化集疏运体系。规划湖林支线外迁、客车外绕线至南环线、贵阳至双龙、贵阳西至双龙沪昆等货运铁路联络线建设,延伸川黔铁路支线和久永铁路至开阳港;改造开瓮高速花梨镇出口至开阳港码头公路,启动小寨坝磷产业园区至温泉大塘口、金中大水和永温工业园至大塘口港区、都拉营物流港外部路网联络线、改貌四道(北货区连接贵惠大道)、二戈寨立交桥匝道和道路路面改造等项目建设,打通公铁水联运衔接“最后一公里”,实现铁路货运场站与港口码头、前方堆场等的无缝衔接。(责任单位:市交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4、推进区域路网建设。提升重要通道交通设施互联互通能力,加强公路、城市道路与铁路衔接,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围绕贵阳贵安协同融合发展、东部产业新区一体发展、北部产业带同城发展,持续推进中心城区打通“断头路”和停车场等项目建设,优化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接驳,加快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重点推进贵黄路、贵遵路市政化改造和数博大道、同城大道、旅游公路环线等建设。(责任单位:市交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区〔市、县〕人民政府)

(三)建设国家物流枢纽,扩大节点城市能级。

1、分步建设国家物流枢纽。2025年前,有序申建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贵阳改貌为重点,联动重点物流企业,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航空港经济区为重点,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以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为重点,联动北部物流集聚区,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以清镇市国家级示范物流园为重点,联动贵安新区湖潮铁路货运基地,建设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委,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2、有序打造立体口岸体系。规划布局一批铁路口岸、航空口岸、陆运口岸,加快形成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公共保税监管场所、无水港等口岸功能区配套发展的立体化口岸系统,优化口岸开放布局。加快贵阳改貌铁路口岸建设,完善铁路口岸物流园区配套,联动贵安新区湖潮口岸作业区,打造一流铁路口岸,规划建设都拉营铁路口岸。推进贵州双龙航空港口岸综合经济区建设,加快建成“一局三中心”和水果、肉类、冰鲜水产品、种子种苗进境产品指定监管场地,实现进出口货物“出口直放、进口直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

3、大力推进物流集聚发展。围绕建设东部产业新区,推动物流企业向孟关大道、富源路、双龙等物流业发展集聚区集聚发展;围绕建设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推动物流企业向白云、乌当、修文、息烽、开阳和贵阳综合保税区等物流业发展集聚区集聚发展;围绕建设贵阳西部综合物流枢纽区,推动物流企业向金华、清镇等物流业发展集聚区集聚发展,不断改善物流“小、散、乱”的格局。规划建设“贵州物流总部”,引导物流企业集群发展,以市场为主体,发展跨区域、跨产业的合作联盟,打造物流总部经济。(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交委,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四)创新物流组织模式,提高枢纽集散能力。

1、加强物流运输组织。融合资源,引导集聚,探索开展冷链运输班列常态化运行,合作共建“黔渝新欧”班列、重庆——贵阳——北部湾班列,推进国际联运班列对接。采取合作铁路加挂和单独组列两种模式相结合,向南开行贵阳至北部湾港口的班列直达线或中转线,通过铁海联运实现贵阳产品对外输出;向北开行贵阳至重庆的班列直达线或中转线,实现与中欧班列、长江航运的有效衔接。加强车货匹配,鼓励和规范公路信息港及相关平台型物流企业发展,推动向网络货运经营者转型。积极推广托盘一贯化运输和甩挂运输,打通贵阳到中南半岛的跨境公路运输通道。(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委、市发展改革委)

2、推动通关便利化。深入推进通关改革,开展“先期机检”“智能识别”作业试点。完善口岸“三互”(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体系,共同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一站式作业”,实现一点接入、共享共用、免费申报,为进出口货物在申报、查验、放行等方面营造便利通关环境,提升通关效率。优化通关流程,降低通关成本,积极创新监管方式,开展“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监管作业改革试点,推动贵阳综合保税区与口岸间货物的便捷流转,提高通道沿线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货物调拨、流转效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筑城海关)

3、提升通道物流效率和质量。引导和鼓励贵阳重点优势物流企业与大型货主一道,探讨以参股、合作等形式组建具有公共性、专业性贵阳陆海新通道运营平台。加强各种交通设施之间无缝高效对接,强化多式联运“一票制”机制等建设,探索多式联运一体化降费措施,创新水、铁、公、空多式联运监管模式。促进多式联运标准技术应用,推动多式联运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式联运经营人,培育壮大本地多式联运经营人,鼓励相关主体申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鼓励成立多式联运联盟。大力引进知名国际货代公司,鼓励货代企业积极参与通道建设,加强国际货代企业与进出口企业之间的业务对接。积极推进市内道路运输企业和铁路部门、航空港深度合作,发展公铁海、公铁空等各种多式联运。(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交委、市国资委)

4、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利用陆海新通道,鼓励企业大力发展铁路冷藏运输、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打通贵阳到粤港澳大湾区直连直通,实现贵阳农特产品在广州、香港、澳门等地区的销售;利用反向铁路、公路回程车,引进广西、海南和东南亚地区热带水果、反季节蔬菜、海产品等农特产品货源,同时积极利用机场国检口岸发展进口鲜肉、海产品冷链航空物流,提升贵阳本地消费层级。鼓励企业建设面向城市消费的低温加工处理中心,开展冷链共同配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模式。积极推动冷链运输设施和技术装备标准化,落实生鲜农产品全程监控与质量追溯制度,建设冷链质量安全监管溯源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

5、培育中高端制造业物流。引进培育外贸物流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发展精益物流,提供覆盖制造业全产业链的物流服务。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助推贵州吉利、奇瑞万达、比亚迪等开拓市场,加快推进宝能、中电、恒大等在建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建设,鼓励企业紧跟国际汽车技术发展趋势,以生产高性能、城市物流车等产品为目标,构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开发无人驾驶系统、车载传感器、ADAS系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汽车导航与地图、车载互联终端等零部件产品及相关装备生产与研发,培育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发展轨道交通列车制造维修及相关配套零部件产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

6、积极发展大宗商品物流。依托贵阳改貌、都拉营、湖潮、清镇等铁路货运基地,打造一体化的大宗商品物流中心。集成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与物流服务,优化供应链系统,发展金属矿石、磷矿石、木材、橡胶、油品、粮食、食用油、家居建材等大宗商品物流,探索矿石、粮食等集装箱化运输,推动大宗商品物流集约运行,构建集在线交易、实物交割、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7、加快推进跨境电商物流发展。全面落实《中国(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支撑作用,围绕“两平台”“六体系”,积极建设贵阳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集散中心,双龙航空港口岸综合经济区、检验检疫试验区。构建全方位跨境电商物流体系,探索定期“卡车航班”对接方式,深挖铁路资源,探索“跨境+高铁”物流派送模式,提供种类众多、辐射地域广泛、营运能力强的物流服务,推动贵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五)强化跨界协同联动,建设通道经济走廊

1、打通制度走廊。积极申请第五航权,探索贸易物流新规则,推动沿线城市联合试点设立多式联运一单制集成创新协同试验区。积极推进铁路运单物权化试点工作,建立与水运、航空联合承运互信互通机制,开展基于“铁海联运单”“空铁联运单”的单证、通关、金融试点。探索大数据等技术运用,推动组建铁路、金融、科技等优势互补资本合作的多式联运“一单制”产业化发展平台。发挥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积极推动铁路运价合理下浮,打造贵阳对外开放制度先进性高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2、打造城市走廊。以构建黔中现代化都市圈为引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贵阳——贵安——安顺协同发展城市走廊、中心城区——修文——息烽北部同城化走廊、中心城区——龙里一体化发展城市走廊、花溪——惠水一体化发展城市走廊,努力构建承载超过800万人的城市框架。依托不同的资源、产业、物流优势,沿通道沿线积极布局建设物流特色小镇。增强与重庆、成都、南宁、昆明、遵义、柳州、北部湾等通道枢纽城市和地区的友好合作,拓展城市群发展效应,努力将贵阳打造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更加成熟的现代化都市圈。(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3、构建产业走廊。以打造中高端制造之城为目标,全力打造“创新创造、精益求精”的贵阳制造品牌,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园区规划建设水平和配套水平,推动园区标准化建设和产城融合发展,积极承接国际、国内符合我市产业定位的各类产业合作项目。加强专业化、精准化、国际化招商,积极引进中高端制造项目,加快引进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全力推动招商项目落地、投产。推进数字物流产业园建设,打造全国物流大数据中心和中国公路物流产业新生态。搭建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的农业国际交流平台,鼓励双向投资共建农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

4、畅通信息走廊。依托贵阳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加快建成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数谷”,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信息互享。启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大数据平台建设工作,提升贵阳西部陆海新通道信息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吸引通道沿线知名企业来筑建设区域、全国或全球性数据中心。引入第三方测评机构与有实力的服务商,提高数据中心基地的综合服务能力。丰富大数据应用领域(场景),鼓励贵阳本地大数据企业走向国际,开拓通道沿线大数据分析、应用等高端市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

5、联通贸易走廊。以打造中高端消费品贸易之城为目标,加快建设中高端消费品“全球卖场”,打造贵阳——南宁——东南亚贸易走廊、贵阳——昆明——中南半岛贸易走廊、贵阳——重庆(成都)——欧洲贸易走廊。建设“百场千店万铺”,打造“地标性”商圈,引进一批国内外优质品牌,推动中高端消费。以“黔货出海”“黔货出山”为主线,积极研究在广西、云南等地设立口岸边贸展销网点、建设境外保税展示中心和海外仓,助力跨境电商发展。加强与沿线省市区、东盟地区开展多方合作和贸易互通,开拓内外贸市场,提高“黔货”等特色产品对东盟国家出口比重。加大对东盟服装、水果、海鲜等产品的进口,协助回程货源组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6、搭建旅游走廊。充分发挥“爽爽的贵阳”品牌效应和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总部功能作用,聚焦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定位,推动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旅游战略联盟,打造区域旅游一体化格局,共塑大西南山地旅游品牌,联合建设渝贵川、云贵川、黔湘桂、黔滇桂、湘黔渝等无障碍旅游区,整合资源合作开发特色精品旅游项目。加快设立境外贵阳文化旅游营销中心,联合开发不同类型的“一程多站”旅游产品,组织举办旅游推介会。全面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组织及相关专业性国际旅游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落实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外事办)

7、建设生态走廊。充分发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全省生态文明先行区的引领作用,构建绿色屏障,建设绿色园区,发展绿色经济。依托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构建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融合贵阳生态文明、大数据先发优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生态文明大数据中心,推动生态文明相关数据资源向贵阳集聚,打造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生态文明数据存储和服务中心,建立生态环境数据协议共享机制和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定期发布生态文明建设“绿皮书”。加强与通道沿线省份及东南亚国家在生态领域方面大数据的共享与应用。(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大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8、营造人文走廊。积极营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人文走廊,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为通道建设积极储备人才,引进东盟知名学校、培训机构、科研团体、企业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鼓励本地优质教育科研资源面向东盟地区“走出去”。用好清镇职教城优势,持续丰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影响力。加强贵阳与东盟相关地区互派留学生工作,开展联合项目科研,加强民间文化交流,搭建民意基础和文化认同。加强职业教育长期合作关系,推动项目创新合作,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与培训,构建国际职教共同体。(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教育局)

(六)提高开发开放水平,培育融合发展生态。

1、营造良好合作环境。持续深化物流“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物流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破除制约物流降本增效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和便利化水平,推进体制、科技、人才等创新,发展跨境股权投资,加速发展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培育对外开放新动能,打造一批国际中高端消费市场载体,引进一批国际高端消费品品牌和产品,提升一批产业链配套产品和产业。推进文旅深度融合项目,营造高端文化旅游场景,推进跨境旅游发展。加大通道建设与贵阳城市宣传力度,积极打造贵阳西部地区有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名片。(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筑城海关)

2、用好开放合作平台。全面落实《合作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跨关区协同合作。充分利用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贵州(贵阳)东盟“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交流周、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贵洽会等国际交流平台以及贵阳综合保税区等实体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在信息科技、教育文化、经济贸易、生态旅游、特色产业等方面的合作交流,积极探讨基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在相关平台建立通道合作子项目,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在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设立平台分支机构、举办主题活动。加强城市间国际合作,新增东南亚国际友好城市或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大数据局、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贵阳西部陆海新通道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统筹各项工作任务推进。积极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立高层会晤和部门互访机制,推动以重要节点城市为主体,每年常态化轮流举办“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联席会议”,协商解决新通道建设中的问题,研究提出重大合作任务。

(二)强化政策支持。

各级各部门要用好、用活、用足中央、省各项优惠政策,定任务、定责任、定时限,进行项目化、定量化落实,促进各种发展要素向贵阳集聚。勇于探索、先行先试,着力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等方面开展试点、示范工作。逐步完善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领域的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叠加的效应。

(三)强化项目支撑。

以提升国家物流枢纽功能为重点,围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等,建立贵阳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项目库。积极谋划推出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项目库。加大对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库实施分类扶持引导,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实行滚动管理,强化跟踪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四)强化任务落实。

科学制定落实考核办法,将贵阳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对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切实加大对工作推进的检查、指导和督促力度,适时开展专项督查督办,对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查处,严格问责。建立贵阳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评估工作。


分类: 全球治理 202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