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兵: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下我国就业困境及纾解措施
2020年05月28日  |  来源:《国际商务研究》2020年第4期  |  阅读量:7357

作者简介:沈国兵,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和中美经贸问题。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破坏了世界自由贸易秩序,诱发了严重的失业危机,需要积极应对。研究认为:(1)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要素的作用,稳定外贸市场、维护全球供应链,促进就业。(2)需求管理政策上,需要定向精准地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企业增加就业,建议我国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专门服务于中小微企业。(3)供给服务政策上,需要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公共服务效能来支持企业扩大外贸和就业。(4)收入政策上,短期内可发放临时消费券来扩大本地内需,可发行地方债来推动公共投资需求,增加就业;中长期内运用“互联网+ 物联网”牵引消费增长和就业。(5)人力资本储备池政策上,我国应尽快建立高端人力资本储备池,缓解疫情下集中就业压力。 

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诱发了严重的失业危机,需要积极应对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形势严峻。据世界卫生组织每日疫情统计报告,截至欧洲中部时间2020年5月2日10时,在全球范围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3,267,184例,死亡病例达229,971例。相比来看,2020年1~2月,我国在经历了艰巨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规模“战役”之后,3月份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境外疫情处于蔓延阶段。此次疫情全球蔓延引发了各国对疫情的恐惧和对防疫物资不足的担忧,实施了禁航禁运管制和出口限制举措,由此破坏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框架下的国际自由贸易秩序。疫情全球蔓延已严重冲击全球最重要的三大贸易圈核心——美国、欧盟和东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由此,疫情全球蔓延已致使世界经济走向断崖式衰退,世界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贸易需求都将因疫情蔓延、全球人口大规模被隔离而出现断崖式下滑。

世界自由贸易秩序被打乱,国际贸易供给端和需求端被破坏,无法顺畅对接,致使全球贸易断崖式下滑。鉴于我国货物出口份额已居世界第一位,我国货物进口份额居世界第二位,因而疫情全球蔓延下我国对外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断崖式下滑。据我国海关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我国进出口总额9,432.2亿美元,同比下降8.4% 。其中,我国出口4,782.1亿美元,下降13.3%;进口4,650.1亿美元,下降2.9%。特别是第一季度我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主要经济体出口同比分别下降了25.2%、16%、16%和11.3% 。由于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滑,这使得我国吸纳就业的最重要主体出现问题,将导致我国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据世界银行2020年4月更新发布的《COVID-19时期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报告显示,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率将从2019年的6.1%下降至2020年的2.3%,同比下降3.8% 。根据奥肯定律,GDP增长率每下降1%,失业率将增加0.5%,按此推算,我国失业率将增加1.9% 。另据CEIC数据库统计,2019年12月我国就业人数达7.75亿人。据此推算,此次疫情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至少1,472.5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尚无法精确测算出间接地对相关行业就业产生的连带负面影响。如果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比预估的2.3%还低的话,那么失业或半失业劳动力人数将会增加更多。由此,疫情全球蔓延下如何有效纾解我国的就业问题呢?

宏观政策上,我国一直积极采取“两手抓”举措有效控制疫情和恢复生产就业。2020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指出“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2月11 日、18日和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高度关注就业问题,防止大规模裁员”“突出抓好稳就业这一‘六稳’的首要任务”“推出鼓励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的措施”。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3月3日、10日、17 日和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完善‘六稳’工作协调机制”“确定应对疫情影响稳外贸稳外资的新举措”“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稳就业”“着力扩内需、助复产、保就业”。4月7日、14日和2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支持加工贸易企业纾解困难,促进稳外资、稳就业”“采取有力有效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明确帮助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缓解房租压力的措施”。3月18日和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强调“要兼顾疫情防控和对外经贸合作”“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疫情全球蔓延后,我国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就业。那么,疫情全球蔓延下在短中期内有哪些举措能够有效地纾解我国的就业问题呢? 

二、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要素端:维护好外贸市场和全球供应链顺畅来促进就业

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此次意见强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这给我国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吃了颗“定心丸”。据商务部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外资企业进出口占比39.9%,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43.3%,因此,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稳外贸的关键支撑力。另据我国海关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达51.4%, 较2019年同比提高了2.1%,这在疫情全球蔓延情况下更是不易。实际上,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深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世界贸易体系之中,正在进行“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素的全球有效配置。我国商品出口份额已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商品进口份额居世界第二位。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和全球第二大国别消费市场,我国要被某个国家“脱钩”出去是困难的。主要依据如下:

第一,小国具有内生动力寻求跨国要素禀赋配置,特别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因为小国不可能各个部门齐全,它必须要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参与分工。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小国才能提升行业专业化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比如,像瑞士这样的欧洲小国,更需要国际贸易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补齐要素禀赋短板。

第二,大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寻求全球市场规模来实现要素禀赋配置最优化,以实现行业生产率差异带来的市场规模经济和行业比较优势回报最大化。这里讲的大国和小国是以经济规模来衡量的。像美国、中国和日本等经济大国,需要寻求全球市场规模来实现要素有效配置。因为各国行业劳动生产率存在差距,大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寻求市场规模经济和行业比较优势。

据此,理论上大国和小国都没有动力去实施所谓的“脱钩”,没有一个顺畅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对于小国是难以维系的,对于大国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补齐资源要素禀赋短板决定了小国需要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和国际分工,而寻求全球市场规模和行业比较优势决定了大国也需要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和行业国际分工。但实践中需要警惕的是,以美国为首的美欧日联合声明不断演进,正在形成美欧日同盟新的国际规则,包括非市场政策和做法、产业补贴、国有企业、技术转让、WTO 改革以及数字贸易和电子商务等规则。他们不断设置更高的门槛,意在将我国排除在外。严重的问题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会导致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出现大规模停工停产,我国上游企业又将因为主要贸易伙伴下游需求不足而再次遭受冲击。尤其是美国、欧盟、日本和韩国又是我国最重要的中间品和资本品的进口来源地,因而我国企业又将面临较为严峻的上游供应链中断形势。因此,我国更需要扶持急缺的产业链上游供货商和产业链下游需求方,保障这些企业恢复生产,增加就业。

第三,我国积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链,激发企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提升就业。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医用口罩对外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46%,防护服对外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49.3%。可见,在一些行业生产和贸易领域内,我国已深度融入了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很难想象被所谓“脱钩”。事实上,在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鉴于全球疫情蔓延,需要扩大和新增产能,积极向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出口医用口罩、一次性帽子、医用手套、医用护目镜、防护服等急缺的防疫物资产品,以支持各国共克时艰,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

第四,我国积极改善营商环境,把来自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的跨国企业留住,融入整个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循环。我国稳外贸、稳外资的重心在于5个主要经济体,即欧盟、东盟、美国、日本和韩国,其主要对象未变,只是排序发生了细微变化。实际上,东盟的主要贸易对象又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因而我国稳外贸的重心仍在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市场。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测算,2018年中国大陆对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出口合计占比51.6%,欧美日等发达经济

1 2 3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