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荣:融媒体新闻制作
2018年04月27日  |  来源: 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  |  阅读量:5972

导读

近日,人民日报媒体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在江西南昌举行,来自华中、华东区10个分社和人民网、人民数字地方分公司等单位和部门的编辑参加了培训。CCSGR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受邀作《融媒体新闻制作》的讲座。本文为讲座精彩论点辑录。


融媒体新闻的新要求

新闻报道有三方面基本要求,一是公开、公正、公平,二是速度、广度、深度,三是真实、真相、真情。

在融媒体时代,除了需要坚守这三方面以外,还有新时代所赋予的新要求,表现在供给对象方面有大众、小众、个体等不同面向群体,在新闻发布方面有零时差、零距离等严峻挑战,在表达手段方面有单一、融合、多连接等多种方式。每一种媒体的成熟都以报道模式的定型为标志。下表显示各种媒体各具特色的报道模式。


融媒体新闻的报道模式

融媒体时代,新媒体对新闻报道带来巨大冲击,如生产主体的多元、媒介渠道的多元、内容形态的多元,还有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渗透等,推动媒体不断转型升级,积极探索融媒体新闻的制作模式。

1、动态新闻。融媒体时代的动态新闻,不同于传统纸媒的几百字动态报道,而是包含了动态追踪、网民跟帖、新闻链接这样一个完整的链条。

动态追踪是对一个事件的持续跟踪,刚开始可能是简单几句话的新闻快讯,接下来需要对这个事件进行补充,如背景交待、分析思考等,后面再根据网民的留言评论和提供线索,继续追踪、继续报道,这样不断进行下去,因此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

网民跟帖是网络新闻的重要特征之一,体现了互联网去中心化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如果没有评论跟帖,融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也就无从谈起。如前所述,网民跟帖既有信息的补充,又有观点的表达。网民不同观点的表达,常常伴随多种意见的交锋,极大活跃网络新闻。

新闻链接提供给动态新闻丰富的相关信息补充,使得广大受众对新闻的来龙去脉有完整清晰的认识;同时保持了新闻的连续性,使其不再碎片化、孤立化。

2、数据新闻。数据新闻是指数据驱动的新闻,最初源自英美等国家的媒体报道,随后逐步向全球扩散,近几年在新闻媒体界逐渐兴起,成为大数据时代新闻报道的新方式。

数据新闻成功的基本要素包括数据新闻要有新闻价值,交代数据来源,数据必须周全,表达简洁明快等等。

按照国内学者相对一致的共识,数据新闻包括调查型、常规型、实时型等三种基本类型。调查型主要是揭示新闻事件的真相,解读新闻事件的意义,相当于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它是通过多渠道调查而获得非官方数据或机密数据,需要交叉比对和证实这些数据,通常需要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团队协作来产生新闻;常规型比较全面呈现一个新闻事件,相当于传统媒体的综合报道。该类新闻大多是政府数据或可公开获取的数据,只需要基础的数据处理,短时间就能生成新闻;而实时型是通过机器算法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自动处理而生成新闻,相当于传统媒体的消息。近年来通过机器人写作的运用,逐渐流行起来。

目前数据新闻的发展还不成熟,国内数据新闻还缺乏一套全面可操作的专业规范。比如,不交代数据来源、堆砌官方数据、缺乏深度分析,如“一张图读懂某某报告”的模式。还有的数据新闻,制作的图表比较复杂,原本是想让受众读懂新闻数据,结果却让人读不懂。

3、网络直播。网络直播目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平台,既有视频直播,又有图文直播,还有纯文字直播。从时效性上,还可以分为快直播、慢直播和定制直播,如下表所示。

网络直播在新闻报道中具有时效性、现场感等特征。除视频之外,图片、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能辅助更新直播报道,还可有VR、H5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


融媒体新闻的关键要素

1、两个关系。一是媒体和政府的关系,表现在推进政府的数据开放,包含负面信息的数据新闻能够公开多大程度,网络直播的自主权有多大;二是媒体和公众的关系,媒体对于公众的评论和不同意见会有多大的包容程度。

2、重建生产线。融媒体时代,要求打通新闻流程,再造采编生产线。实现模式还需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在新闻报道人员方面,不要前宽后窄,而是前窄后宽,新闻记者后方应有强大的策划、采编、技术等团队作支撑。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人员,不再只是专业的新闻人,而是专业人员和网民的融合,比如卫报的众包新闻模式就作了这方面的探索。

李良荣教授还谈到,在当前一味追求粉丝量、追求点击率、追求转发率的潮流下,有些媒体走“卖萌”路线,导致高品质的严肃新闻成了稀缺品,这对整个新闻界的长远发展是有害的。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应站稳角色定位,把握意识导向,为广大民众制作出更多更好的融媒体作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