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回顾与“十四五”时期展望
2020年08月13日  |  来源:《China Economist》2020年04期  |  阅读量:11613

(三)中国部分领域将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尽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但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为了能够对“十四五”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一个明确判断,本次调查就2025年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所处地位开展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1),76.16%的经济学人认为2025年中国部分领域将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这比经济学人判断2017年中国处于此类国际地位的选择率高出41.59%(秦宇和李钢,2018)。此外,18.02%的经济学人认为2025年中国将处于发展中国家中上游水平,但仍然全面落后于发达国家,4.65%的经济学人认为中国多数领域将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水平,1.16%的经济学人认为中国将处于发展中国家中游水平。该结果说明“十四五”时期中国有望进一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发展协调、国民素质等方面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差距,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图11:经济学人对2025年中国发展阶段的判断

五、“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为推动“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政府最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呢?本次调查立足于经济学人对“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挑战、机遇和韧性的思考,分别从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就政府工作重点开展调查。每个问题设置了7~9个选项,受访者选择不超过三项。

(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实体经济、持续挖掘内需潜力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调查结果显示(见图12),为促进“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接近八成的经济学人认为中国政府应抢抓新工业革命机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诚然,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新工业革命为后发国家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历史机遇。而中国拥有全球最齐全的产业门类,具有完善的产业供应链体系和雄厚的工业基础,规模经济优势显著,为广泛参与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了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难以超越的产业体系优势。因此,将传统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智能化、自动化、高端化,节约成本,降低能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质量,提升产品附加值,是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也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中之重。一半多的受访者表示“十四五”时期中国政府需要壮大实体经济,增强经济抗风险能力。这与上文经济学人认为“金融债务风险是中国严峻的内部挑战”相对应。当下,全球经济发展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风险。因此,中国政府需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行财政扶持政策,帮扶实体企业渡过难关;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壮大实体经济,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图12:经济学人对“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重点任务的判断

接近一半的经济学人认为中国政府需要发挥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释放内需潜力。这同样与上文大多数经济学人判断“中国经济韧性主要来自超大规模经济优势”相吻合。伴随新型城镇化,中国具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不断升级的需求结构。因此,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十四五”时期政府应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扩大内需,弘扬工匠精神,创造多元化、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并加快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以消费需求升级为引领,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前瞻性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 2 3 4 5 6 7 8 9 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