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回顾与“十四五”时期展望
2020年08月13日  |  来源:《China Economist》2020年04期  |  阅读量:18499

(四)绿色生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等方面成效明显

“十三五”时期,面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中国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本次调查显示,总体来看,经济学人对“十三五”时期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持肯定态度。如表1所示,有89.53%的经济学人认为单位GDP能耗控制得到提升。

相对而言,绿色生产成效要显著高于绿色消费。尽管80.24%的经济学人认为“绿色消费水平得到提升”,但有90.70%的经济学人认为“绿色生产水平得到提升”。其中,认为“绿色消费水平显著提升”“绿色生产水平显著提升”的经济学人分别占11.05%、20.93%。这一结果与中国目前环境政策多集中于企业主体的生产行为而对生活领域居民消费行为的约束较少(王宇等,2020)有关。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2%。伴随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国居民消费增长空间依然巨大,而消费对资源环境的消耗和压力持续增大。因此,政府亟待将绿色消费摆上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强化系统战略部署并推动具体有效的政策措施实施,引导全民参与。 

表1:经济学人对“十三五”时期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评价(单位:%)

按照污染要素划分,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四类。本次调查邀请经济学人比较了“十三五”时期不同污染类型的治理效果。结果显示,按照判断治理成效得到提升的经济学人占比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大气污染治理(84.30%)、水污染治理(74.42%)、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65.12%)和土壤污染治理(62.21%)。一方面,相对于其他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易于直观感受,治污压力较大,并受到国际层面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影响,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史丹和陈素梅,2019)。另一方面,土壤污染治理难度最大,治理效果也会相对不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分别有10.46%、9.30%的经济学人认为“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效果下降”“土壤污染治理成效下降”,这表明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治理效果还非常有限。

(五)脱贫攻坚是中国增进民生福祉最大的成就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本次调查发现(见图4),75.58%的经济学人认为减贫脱贫是民生改善最显著的成就。这与2017年12月《中国经济学人》关于“中国改革开放40年民生改善最突出的成就”问卷调查结果(秦宇和李钢,2018)一致,中国政府在反贫困斗争中付出了持之以恒的巨大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目前,中国有七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累计超过70%,在现有贫困标准下将于2020年底消除绝对贫困。1中国特色减贫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也将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经济与中国智慧(黄承伟和袁泉,2020)。有63.37%的经济学人认为交通便捷是民生改善最为突出的成就。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和小批量、高价值、分散性、快速化的货运需求特征增加明显。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居世界第一,快递业务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总体实现村村通邮,极大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还有过半的经济学人认为社会治安稳定是民生改善最为突出的成就。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形势,中国始终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增强居民安全感,已成为世界上治安最好、人民安全感最高的国家之一。 

1 资料来源:人民网,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9/0925/c1002-31371571.html

 

图4:经济学人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增进民生福祉最突出成就的判断 

·       注:每位参与者选择不超过三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