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梅: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时期回顾与“十四五”时期展望
2020年08月13日  |  来源:《China Economist》2020年04期  |  阅读量:18498

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就业比较充分”(7.56%)、“住房条件改善”(11.63%)、“医疗水平提升”(19.77%)。可见,经济学人对中国在就业、住房以及医疗等方面显著改善的认可度不高。首先,近年来中国就业局势总体平稳,即使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当下,依然通过部署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持续保持比较充分的就业。2019年1月至10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因此,经济学人眼中就业形势变化相对不显著并不意味着政府在稳就业方面没有成效。其次,面对居高不下的房价,购买住房在居民资产配置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造成住房改善并不太显著。最后,尽管医学技术进步显著,但医疗服务均等化使得基层的居民就近就医并享受到高端稀缺的优质医疗服务仍是接下来政府增进民生福祉的重点内容。

三、“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且韧性十足

当前,新工业革命正在蓬勃兴起,贸易保护主义与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加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内看,中国新旧动能正在转换中,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在形成,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加准确预判“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我们需要全面辨析其面对的机遇、挑战及其韧性。因此,本文就此问题对经济学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以新工业革命为代表的技术红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

“十四五”时期中国迈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图5所示,调查发现,大多数经济学人(81.40%)认为以新工业革命为代表的技术红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新工业革命日益兴起,在促进全球包容性发展和提升人类福祉的同时,也将为后发国家的竞争与赶超提供难得的窗口期(谢伏瞻,2019)。因此,中国需要努力把握新工业革命历史机遇,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5G等关键领域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 

图5:经济学人对“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机遇的判断 

·       注:每位参与者选择不超过三项。

此外,有39.53%的经济学人指出人才红利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理工科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培养了规模庞大的有一定专业知识储备的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本的长期积累为发挥后发优势奠定了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20)。还有37.79%的经济学人认为开放红利是中国面临的最大机遇。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加速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拓展国际市场,为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强劲拉动效应。因此,人才红利与开放红利也是“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应该受到政府的重视。

(二)金融债务风险和“逆全球化”思潮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严峻的内外部挑战

从国内来看,调查显示(见图6),一半以上的经济学人(61.63%)认为较大的金融债务风险是“十四五”时期中国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以往高速增长时期积累下来的很多债务问题开始显现。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向全国甚至全球蔓延,中国中小微企业财务脆弱性风险提高(朱武祥等,2020)。因此,中国政府在金融债务风险上需存忧患意识,以前瞻性布局防控化解风险。过半的经济学人(51.16%)认为高精尖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中国接下来面临的最大挑战。这是在当前“逆全球化”阻碍中国经济参与国际分工的现实背景下经济学人的普遍担忧。此外,认为“低劳动成本优势渐失”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的经济学人接近一半(48.84%)。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成本优势,已出现向其他低工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这需要政府从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20)、寻找“改革红利”替代“人口红利”(陆旸和蔡昉,2016)等角度入手及时应对。 

图6:经济学人对“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内部挑战的判断 

·       注:每位参与者选择不超过五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