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伟:“一带一路”的共建观
2023年10月18日  |  来源:上观新闻  |  阅读量:4516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经过10年的发展,这项倡议获得世界上众多国家的响应,并纷纷开展共建合作项目。共建“一带一路”,意味着一个从“言”到“行”的转变过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加入到这个伟大工程中来;意味着“一带一路”从“大写意”转变为“工笔画”,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首次完整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回想“一带一路”倡议最初提出之时,国际舆论对其知之不多,甚至存在不少误读。但事实证明,“一带一路”既不是“免费午餐式”的政府援助项目,也不是所谓“新版马歇尔计划”,它是中国政府倡导的、以市场经济方式运行的、以企业为经营主体的新型国际公共产品。其核心就在于“共建”。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对“共建”理念做了明确的阐述:“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同一天,中国政府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9000字文件,系统展示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这是在国际关系史上第一次完整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共商”就是强调各有关行为体之间的协商协调,不搞单边主义,反对霸凌行径。“一带一路”从开始就是跨国的,它需要双边协商协调和多边合作机制,所有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都是自愿的。不仅中国与东道国之间要充分协商,而且相关国家之间也要相互协调,更不用说这些国家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不同党派之间的磋商平衡。“共商”过程越广泛深入,“一带一路”的内涵就越能得到理解和认同,其项目的建设也就越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共商”是“共建”和“共享”的前提。  

在“共商”基础上“共建”,就是“一带一路”有关各方齐心协力,共同进入实操阶段,把蓝图变为一个个项目,逐步实现“五通”。所谓“五通”,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个“五通”后来又进一步归纳为“三通”:“硬联通”,包括设施、贸易、资金等;“软联通”,包括政策、规则、机制等;“心联通”即民心相通,包括文化、教育、健康、减贫、环保、低碳等。“三通”和“五通”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硬联通”是骨骼、肌肉、消化系统;“软联通”是循环、内分泌系统;“心联通”就是感知和神经系统。通过“共商”,在“一带一路”形成不同特点的区域板块和专业领域,“共建”的内涵得以不断深化和拓展。

在“共建”基础上,“一带一路”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共享”成果是“一带一路”最有魅力之处。“一带一路”带给共建国家可共享的内容极为丰富,这里只能窥其一斑。比如,共享中国大市场带来增长空间的机遇,共享中国投资和产业链延伸的机遇,共享大通道建设和中欧班列的机遇,共享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共享数字丝路、绿色丝路、健康丝路的机遇,共享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区域合作机制化的机遇,共享人民往来、文化交流的机遇,共享财富流动、减少贫困的机遇,等等。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显示出更快更好的发展势头,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只有认真踏实“共建”,才会有丰硕持久的“共享”;只有源源不断“共享”成果,才会有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挥共建国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一带一路”的“共商、共建、共享”并不限于中国倡议、中国投资、中国参与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项目,它们还存在于来自“共建国家”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共建国家”绝不是被动接受“一带一路”,它们在这个伟大倡议问世前后,先后提出过自己的基础设施、产业、通道等规划及为此构建的合作机制。如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共建的“欧亚经济联盟”,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蒙古国的“草原之路”,土耳其的“中央通道”,伊朗的“南北走廊”,印尼的“全球海洋枢纽”等。这些规划与共建“一带一路”相向而行、携手同行,形成蔚为壮观的“一带一路”同行军。只有发挥共建国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共建“一带一路”才能成为真正的“共建”。

目前,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全球基础设施计划”,如美国政府提出的“全球基础设施投资伙伴计划”,欧盟的“全球联结/全球门户计划”,印太四国的“蓝点计划”等。从提出的时间来看,这些计划是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将近十年后才陆续出笼的,而且其中不少有着缺投资资金、缺技术装备、缺人力资源等不足。但部分西方国家打着“人权民主”和“规则秩序”的旗号,展开舆论战认知战,意图以意识形态画线来阻遏“一带一路”发展。面对挑战,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要冷静应对,因势利导,揭其短板,用其长处,努力争取转化其资源和能量,为更大范围的全球互联互通创造条件。

日前,国新办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成就有目共睹。有理由相信,共建“一带一路”所积累的经验、所创新的规则和机制、所贡献的物质财富和人文精神,都将是史无前例的。这也将进一步证明“一带一路”共建观的丰富意义和重要价值。

(作者为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