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之后的中国与世界|中国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2022年12月17日  |  来源:环球时报  |  阅读量:4546

12月17日上午,在以“二十大之后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环球时报2023年会中,专家就“中美共处:新模式要磨合多久?”的议题展开讨论。其中谈到美国的对华“脱钩”策略是否产生效果,与会专家各抒己见,意见精彩纷呈。

海军少将杨毅说,“脱钩”的实质就是美国用丛林法则削弱对方、强大自己,用的都是肮脏手段,都没有用。中国开放的大门一直是开着的,我们以开放吸引外资,从进博会、服贸会、到中东开展广泛的合作。中国的蛋糕很大,你不吃,有更多的人吃,你来晚了还不给你吃。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中国封锁越厉害,中国越强。美国的“脱钩”不能阻挡中国的发展,也不能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不能阻挡中国不断缩小综合国力与美国的差距。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沈丁立说,现在我们被美西方打压,但中国发展那么多年,惊涛骇浪我们都走过来了。目前美国对于我们采取所谓 “小院高墙”暴力式打压,短期内已经产生了消极效果,比如无法获得美西方的高端芯片之后,华为的5G手机制造就受到一些制约。但美国越绞杀,中国人开动自己的脑筋走出一条新道路,走通的可能性也是日益增强。10年、15年之后,中国的经济体量会基本打平美国,再过10年、15年,到2050年,中华民族要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是我们要走的道路,不管美国打不打压,我们都要自己研发。不能因为有便宜东西买,我们自己不好好研发,我们的命运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杨希雨说,半导体、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还有自动化系统,美国现在的“脱钩”不是全面“脱钩”,是一个有选择的“脱钩”,是针对中国的高科技发展的“精准“脱钩””。当我们觉得选择性“脱钩”很难受的时候,实际上美国自己也很难受。

美国是拿行政手段扭曲市场规律,这种事绝对不可持续。另一方面,我们越来越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选择性“脱钩”的一定是美国,而不是中国。这使我想起了上世纪90年代,我当时在美国工作,美国对华实行全面制裁,但最后却是克林顿政府放弃了绝大部分在1989年以后采取的对华制裁。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说,“脱钩”关键看美国的盟国,如果全部追随美国,我们一定会非常困难,如果美国的盟国不愿意追随美国,美国这个政策就打折扣甚至不得不收回去。我们看到,韩国到现在都没有接受美国的“脱钩”政策,欧盟也公开表态不愿意全盘接受“脱钩”,最近包括荷兰的立场也发生改变了。另一方面,我们会抓紧自我创新能力。我们的困难是暂时性、局部性的,而对华“脱钩”造成的后果对美国而言是长期性,全局性的,所以对这一点我们要有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政治学所研究员房宁说,高科技企业它是全球化的,离开了全球市场、离开了全球的合作,哪一个国家,不要说中国,美国也不行。另外,讲到“脱钩”,我们往往把重点放在中国的看法,其实“脱钩”也是美国在尝试调整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世界经济秩序、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等,美国已经深刻地感觉到了它内部的问题,这是所谓“脱钩”的一个深层次背景。所以我建议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要从西方的角度,从美国内部的经济社会结构来思考这个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何伟文说,美国现在在五个领域卡中国人,是“真老虎”又是“纸老虎”,很明显,长远来看有纸老虎的一面,美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最后有决定权的是市场,而不是政治意志。另外,我们要从全球角度来看问题,美国现在的做法不光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世界的,为什么通胀消减法案在它的盟国中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因为整个都是美国一家的利益,所谓“美国价值观”基础上的价值链建立是假话,是他的叙事方式。我们可以看到80年代他是怎么整日本的,日本的半导体怎么被他整的?所以在美国的利益面前,所谓盟友共同的价值观不堪一击,最后他的盟友不会跟他走。中国当然会经历相当困难的阶段。怎么做呢?第一,毫无疑问地要以举国之力发展自己的先进科技。第二,我们要以开放打破封锁,开放得更彻底更坚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说,对“脱钩”本身当然得重视,但是不要害怕,我记得2018年3月美国单方面发起的对华贸易战,那个时候国内知识界大部分都是很悲观的,甚至有的财经媒体主张早投降早解脱,结果打下来我们不是赢了吗?中国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产业、最大规模的制造业,我们怕什么呀?慢慢做就行了。基本的事实是,世界进入了大争之势,春秋战国开始了,中美在里面比较突出,所以美国一定把我们当对手,这是没办法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而美国对华竞争是全面的,而且挺有紧迫感,他认为这十年他还有压倒中国的机会,十年后可能就没戏了,我认为美国这一点倒是比较客观的。

分类: 全球治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