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陈文玲:五城齐发力国际商都建设大提速
2021年08月27日  |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  阅读量:2667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消费资源的聚集地,更是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早在2019年,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中就作出了如是表述。

如今,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也已瞄准靶心拉满弓,精准发力。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近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构建消费新高地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具有丰富消费内容、高端消费品牌、多样消费方式、优越消费环境,吸引全球消费者的高度繁荣的消费市场,是全球消费资源的配置中心以及引领全球消费发展的创新高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在近日举行的2021王府井论坛上如是说道。

王微认为,中国要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全面升级,进一步聚集全球消费资源,让其成为对接全球、满足中国中高端消费不断升级需求的平台。

王微表示,中国作为新兴国际消费中心,对商品、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以国际消费中心为新的平台和载体,加快消费升级及新动能培育。同时,中国消费市场高度分化,消费向中型、大型城市集中,中心城市成为了品牌、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的聚集地。

在王微看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有三点:一是要强调国际,对接全球资源,形成全球消费创新、消费引领的高地和风向标;二是要把消费作为核心,利用大型都市丰富的消费市场、广泛的资源为消费升级创造平台和空间,更好地满足中国老百姓以及全球消费者的需求;三是要提升消费能级,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和消费示范作用,从而全面促进消费升级、提升消费水平。

商务部对于申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出了五个指标: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消费舒适度、政策引领度。对此,中国社科院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表示,除了商务部提出的上述五大建议指标外,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需重点关注四个维度的内容。

荆林波认为,首先应明晰政府、市场、企业的责任界线;其次应考虑中心城市的消费辐射能力如何去体现;再次是时间维度,即王府井文化的传承,新商业、新零售的渗透和打造等;最后一个维度虽然在消费之外,但对消费有支撑发展作用,消费中心城市要发展,最重要的是人口、支付能力和购买欲望。

打造核心竞争力

尽管目前中国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已在精准发力,但与全球公认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形成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的任务重心。

王微指出,虽然中国已经拥有不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但对比国际中心城市还仍有提高空间。特别是新兴服务业的标准体系建设还略有滞后,以及与消费直接相关的新兴服务行业对外开放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也表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服务供给是否能够满足需求侧,服务能力、消费环境能否达到国际水平。

陈文玲表示,国际化的消费中心不仅要有一流的现代商务环境,其供给方式、供给结构、供给水平也应优于其他城市和国度。

陈文玲认为,我国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市场规模优势,且未来还会进一步扩大,而消费就体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上,因此未来的消费会集中在几大人群:

一是老龄化群体。数据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因此老龄化群体是首先要考虑的第一大群体。

二是“她消费”群体。调研发现,在中国,80%家庭支出的主导权和决定权在女性手里,所以“她消费”非常重要。

三是单身群体。民政部数据显示,全国适龄单身人口群体已达2.4亿人,其中不少人并不准备给下一代预留消费,都用于自己花销,使得该群体的消费能力较强。

四是“00后”“10后”群体。他们现在是消费的主体,是网络消费上最活跃的群体。

“我们只有研究消费侧结构性的变化,根据变化找到现实的或者近期的消费需求,以挖掘潜在的消费需求,才能通过供给创造崭新的消费需求,使一个城市成为真正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陈文玲说。

为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从而有效释放消费产业发展活力。王微透露,我国将以特大型城市为依托,积极培育2~3个消费规模巨大、聚集度高、引领创新能力强、在全球消费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国际消费中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