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八年来,成果与挑战并存
2021年08月26日  |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  阅读量:3339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而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则是其中牵动世界经济关系、影响国际战略格局走向的最重大事项之一。

八年来,在中国的大力推动和积极引领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作为中国与世界联动发展的新路径、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与进步的新范式、不同发展战略相互对接的新创举,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展现出异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提升中国地位,带来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成就与经验可以有许多视角和维度。从中国自身需要和所得,特别是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角度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最大成果是进一步树立了中国领导人、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华民族开明开放、包容合作的建设性形象,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的道义感召力和政策影响力。

“一带一路”为世界各国打造双边合作与多边合作相辅相成的新格局、实现区域一体化与普惠式全球化协同发展的新境界提供了现实可能。通过中国倡导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国际社会找到了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超越社会制度差异、超越地缘利益纷争、超越发展水平鸿沟、共谋发展进步的新方向和新路标。

正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宏观经济学教授克莱5月11日在澳大利亚洛伊解读者网站发表文章中指出,“中国海外经济活动的本地化程度已经大幅提高。中国企业正在提供就业岗位、出口、预算收入和技术专业知识”,“这些项目正在满足新兴经济体的要求”。他以中国公司在中亚的项目为例,“过去10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所有大型中国公司都已实现员工本地化”。

实际上,美国的一些智库也承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给所有参与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美国麦肯锡公司对在8个非洲国家的上千家中国公司进行的实地调查表明,这些公司中“89%的员工是非洲人,为非洲创造了近30万个就业岗位”。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的报告也显示,在尼日利亚的20家中国制造业企业中,当地雇员比例平均为85%,“就业本地化的大趋势显而易见”。

作为国际合作的新创举与新实验,“一带一路”不仅提高了中国与世界联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拓展了中国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效能与潜能,提升了中国的道义形象和榜样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和整个国际社会,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发展机遇。

据统计,“一带一路”目前在建大型基础项目数以千计。世界银行估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全球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帮助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成为人类的“减贫之路”“增长之路”“共同进步与繁荣之路”。

成果经验与风险挑战并存

习近平主席多次阐述“一带一路”倡议这种新型合作的广泛性,特别是合作成果的共享性和普惠性。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致辞中,他一方面满怀真情地重申:“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另一方面旗帜鲜明地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将同各方继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

不言而喻,“一带一路”框架下倡导和实施的务实合作与互利发展完全符合当今时代潮流。从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中蒙俄所在的欧亚接合部地区,到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南太平洋地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都处于良好发展的态势。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联合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组织和机构,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已经普遍化常态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经济运行及人类进步发展进程中不可分割,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基础设施建设与联通、产能跨国转移与合作、社会民生工程与福祉、数字经济合作与管控、支付方式改革与创新,都将成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方向。“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新基建”,自然而然地要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协调,彼此牵引,统筹推进。

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毕竟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既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先例可以依循。在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困难和风险、压力与挑战如影随行,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国际政治关系、世界经济格局、地缘安全架构、文明共存态势等诸多方面,其广泛性、深刻性与复杂性超乎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这一切无疑会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全面推进与持续发展造成多方面影响。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未来将表现在政治、经济、生态、安保、公共卫生等各个方面。由于西方某些国家恣意干扰破坏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也由于国际政治关系和经济秩序本身充满不确定性,新冠肺炎疫情等的突发性灾难仍有可能发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风险与挑战的长期性、复杂性与严峻性也将超出预想。我国一些承担“一带一路”工程项目与合作任务的企业与机构经验不足、手段不足、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将长期存在。

去年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功签署,为在新的条件下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提供了更大机遇和可能。但欧盟与日本建立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以及与印度就建立同类关系制定的综合性计划,都将对“一带一路”倡议形成对冲。

美国近年来一直在谋划抗衡“一带一路”的行动计划,2019年联合日澳提出的“蓝点网络”计划,重心就在基建领域。不久前七国集团峰会召开时,拜登政府又提出了所谓帮助发展中国家兴建基础设施的“B3W”计划,以“价值取向、高规格和透明的”伙伴关系为诱饵,吸引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对抗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积极有效应对,做好长期准备

今年6月23日,在全球抗疫形势依然较为严峻的情况下,中国成功地举办了“一带一路”亚太区域国际合作高级别会议。习近平主席以书面方式致辞会议,重申“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传承丝绸之路精神,携手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各国合作发展提供新动力。

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8年来,140个国家同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各方积极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启动了大批务实合作、造福民众的项目,构建起全方位、复合型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开创了共同发展的新前景。”他特别强调,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了更多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在中方的大力推动和与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与会的29位国家政要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代表达成六点共识:第一,各方期待构筑更紧密的伙伴关系,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各方发展战略和规划。第二,疫情大流行是当前最紧迫挑战,国际社会必须团结合作,共克时艰。第三,进一步加强疫苗国际合作,推动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在世界各国公平分配。第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应把绿色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在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金融等领域打造合作亮点。第五,支持商品和人员跨境流动,支持各国继续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第六,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支持和践行联合国倡导的多边主义。

毋庸置疑,未来中方将与相关各方密切跟踪国际关系和地区局势的发展变化,适时审视和调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着力方向和资源配置。总体上说,政治关系稳定、经济效益可控、信用相对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将成为各方资金和技术优先投入的重点方向。

同样,秉承政府指导与市场规律相辅相成、共商共建共享毫不动摇的基本理念,中方不会搞勉为其难的合作,不会做强人所难的项目。中方会在不断完善风险评估机制的同时,努力与相关各方研究建立依法依规经营以及合理索赔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要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持续推进,特别是贸易合作持续走强的有利时机,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有序加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计价功能和结算规模,逐渐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框架下的人民币支付体系,同时综合考虑并妥善处理构建人民币支付体系与继续参与美元全球结算体系的关系问题。

要继续研究和探讨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密切相关的金融合作平台建设和机制规则运行等问题,继续引导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各种双边与多边合作基金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解决中外合作资金效益不高等各种实际问题。

要进一步总结“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的中欧班列开行经验,同时重视班列运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提升可持续合作的新路径。在尽快提升中欧班列经济效益的同时,挖掘和展示其文化文明价值和国家品牌意义。

要对本国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强政策指导和多种形式的必要支持,适时有效地化解企业不当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要与相关国家密切协作,共同制止境内外势力假借“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谋取私利的有害行为。

要全面总结和研究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市贸易、共建跨境加工区、设立保税区以及境外设立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的经验与问题。发扬成绩,纠正偏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

要通过扩大和深化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特别是人力资源培训,坚持不懈地开展对外传播和解疑释惑工作,不断消除境外某些势力和媒体歪曲、抹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负面影响,持续提高“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进程中民心相通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为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驻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前大使、中国外文局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研究院首席特聘研究员于洪君。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