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隆:担心中国陷入“中东泥潭”?大可不必
2021年07月25日  |  来源:环球时报  |  阅读量:2541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目前正在中东访问,此行包括叙利亚、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等三个阿拉伯国家。这是继今年3月王毅访问海湾六国后,又一次重要的中东外交行动。通过这两次密集出访,今年中国高层外交实际已实现对中东主要国家的全覆盖。疫情之下,如此密集的中东外交活动在中国外交史上可谓空前,这充分说明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已达到历史新高度,同时也标志着中东在中国外交中的排序显著上升。

从行程和成果看,这次访问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中国高度关注中东安全问题。中东是世界安全赤字最严重的地区,是武装冲突和人道主义危机的重灾区。作为这次王毅中东三国之行首站的叙利亚,内战已持续十年之久。两个月前,巴以爆发新一轮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中东多场冲突经年历久,已成中东之殇、世界之耻。中东冲突一日不解决,世界一日不太平,解决中东冲突是考验国际治理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然而,动荡的中东却长期处于安全上“零机制、零平台、零对话”的“三无”状态。王毅此行的第一站放在叙利亚,到访埃及时提出落实“两国方案”的三点思路,再次强调“两国方案”的基础性地位。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对中东实现由乱到治的期盼。中国积极劝和促谈,促进中东冲突解决和安全机制构建,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二是中国高度关注中东发展问题。与西方对中东军事干涉、意识形态塑造不同,中国认为中东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发展不畅,解决中东问题的出路也正在于发展。中国的中东方案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通过与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改善阿拉伯国家基础设施,提高工业化水平,帮助战乱国家重建,是解决高失业率、高通胀率、制造业落后、出口不振等制约中东国家发展的根本出路。此行中达成的经贸合作协议和项目,清晰地体现了以发展促和平的中国中东治理观。

三是双边与多边合作并重。此访期间中方与三国签署多份双边合作协议,王毅还与阿拉伯国家联盟秘书长会晤,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就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和举办中阿峰会达成一致,标志着以中阿合作论坛为平台的中阿集体对话与合作迈上新台阶。这与西方在阿拉伯世界拉山头、搞派系,制造分裂的做法完全不同。

这次访问引发国际媒体诸多关注和猜测,其中盛行的一种说法是中国试图趁美国撤离中东之机“填补美国留下的权力真空”,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

首先,“填补权力真空说”的逻辑是中国要在中东搞势力范围,这是历史上大国中东博弈的基本手法。比如美国介入中东主要就是以军事手段,构建盟友体系,招募代理人,对借此树立的对手或敌人进行经济制裁外加武装干涉,以实现政权更迭等目的。而事实证明,这些做法只是加剧了中东社会动荡、经济困境以及民生困难等。而中国根本无意走其他大国在中东走过的老路,即通过军事手段卷入地区冲突。因此,无论其他大国走还是留,都无碍中国劝和促谈、以发展促和平的中东安全观和发展观。

其次,中国不干涉中东国家内政,坚持中东的事要由中东人民自己来办。促进中国与中东国家走近的根本因素是双方对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追求和维护。中国有过与中东国家相似的被殖民、被干涉的痛苦经历,对中东人民经受的苦难感同身受,能够与中东国家同心共情。因此,中国不想成为中东问题的一部分,而是要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中国愿意帮助中东国家实现独立自主,繁荣富强之路。这是曾对中东实施殖民统治和武装干涉,在中东用拳头说话、搞势力范围,拿所谓民主、自由、人权当幌子实则干涉别国内政的西方国家所不能理解的。正因如此,中国的中东政策得到了中东国家的认同,中东人民普遍期待中国在中东发挥更大作用。

再次,中国在中东追求互利共赢。毋庸讳言,无论中东之于其他国家重要性有何变化,中东对于中国的重要性都在上升。中东是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来源地,中国进口原油的大约40%甚至一半来自那里,这种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中东也是中国工业品和高科技产品的重要市场,阿联酋、沙特等都已签署华为5G建设协议,另外卫星发射、北斗导航系统等,中东国家也都是主要目标市场和服务对象。

但中国发展与中东国家经贸合作的基本原则是互利共赢,中国重视中东国家的发展关切,致力于将“一带一路”与中东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把提升中东经济发展水平、改善民生福祉,放在与中方经济收益同等重要的位置,而不是搞西方殖民主义的老套路。这就解释了“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中东各国欢迎的原因。

对于中国最近的中东外交行动,国内有一些人表示忧虑,认为中东是“帝国坟场”,担心中国与中东走得太近,会陷入中东冲突的泥潭。确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东地区地缘政治风险仍然突出。这就要求中方尤其中企在与中东国家开展合作时要有充分的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避意识。不过,所谓中国掉入“中东泥潭”的担忧则大可不必,既然中国不卷入中东冲突、不搞势力范围,何来陷泥潭之忧。促发展是中国中东政策之纲,劝和促谈是其基本方法,这决定中国中东外交是建设性介入,于己于人都是有利的。

(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