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丹:咨政建言,民间智库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2020年09月09日  |  来源:观察者网  |  阅读量:4207

导读:2020年9月5日至6日,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暨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第五次年会在京召开,会议期间,观察者网记者访谈了中信基金会孔丹理事长,现将采访内容报道如下。

观察者网:请问孔总,在新冠疫情后举办这届中信基金会年会,您有何特别的感想?

孔丹:之前因为新冠疫情,我们今年的年会举办时间不得不推迟。目前,新冠疫情在全球仍然在流行中,国外很多线下活动都不能举办,而北京市不但学校秋季正常开学,现在也可以举办较大规模的线下活动,说明了我们国家在疫情控制能力方面的自信与有关管理进入了常态化。这次包括中信基金会咨询委员、青年学会会员及特邀专家等一共有235人参加本届年会,在大会和分组活动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在我印象中,这是基金会成立以来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年会。

中信基金会成立是2014年,今年是进入第6个年头。不久前,基金会理事会刚完成换届,经中组部、民政部、中信集团批准、理事会选举,我继续担任理事长,第二届理事会和管理层也开始履职。基金会将开启新篇章,凝聚新共识,对未来作出规划,这也是本次年会的一个重要背景。这次年会我们邀请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朱之鑫、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院长陆忠伟等作主旨发言,围绕“后疫情时代”国内外形势变化、中国在大变局中的发展应对等议题,来自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新闻传播等不同领域的20余位资深专家进行了大会发言。

孔丹:咨政建言,民间智库可以发挥独特作用

中信基金会理事长孔丹

观察者网:您能给观察者网读者介绍一下中信基金会成立六年来,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孔丹:中信基金会成立的宗旨是“坚持实事求是,践行中国道路,发展中国学派”,做为一家新型民间智库,我们重点围绕“研究问题的平台、正面发声的窗口、建言献策的渠道、对外交往的桥梁、凝聚健康力量的阵地”这五项功能,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

截至2020年8月,基金会完成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交办课题3项、认领课题84项,开展自主委托课题87项和资助个人申报课题236项;举办论坛及各类研讨活动149场;上报智库研究报告74期;编辑发行《经济导刊》77期,刊发《改革发展与安全》122期、《中俄战略协作研究》41期和《舆情观察》13期;举办“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69期;出版“中国道路”丛书44本。应该说,过去一届的基金会在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在服务决策、引导舆论、对外交流、理论创新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19年7月,中央领导也做出了批示,对基金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观察者网:我们的读者希望了解,中信基金会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培育单位,在创新组织运作,凝聚学术力量方面,有哪些特点?

孔丹:一方面,我们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建立起一支跨学科、跨领域、跨年龄的学术队伍,形成研究力量的梯次结构配置。比如基金会按文史哲,经济、科技和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国际政治和战略学等研究领域成立学部,聘请了国内232名专家学者为学部咨询委员,这批资深专家的平均年龄为57岁。基金会在2015年成立了青年学会,凝聚青年学术骨干,扶持青年学者成长,目前青年学会共有208名会员,平均年龄为37岁。在培养后备研究力量成长方面,基金会设立资助项目计划,对咨询委员推荐的各高校、研究机构的优秀博士生定向资助,2017年把资助范围扩大到优秀硕士生,目前累计资助239人。

另外一方面,根据重点领域的研究工作需要,基金会设立了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社会调查中心、国企研究中心、中信城市运营研究中心、中俄战略协作中心、金融实验室、科技产业化研究中心等平台机构。总而言之,六年来,中信基金会形成了一支跨学科、高水平、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术人才队伍和独特、高效的运行机制。

观察者网:智库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咨政建言,请问这方面中信基金会形成了哪些特点?

孔丹:中信基金会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发挥好偏师作用”。咨政建言就要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在方法上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最新情况与一手资料。我们基金会的专家基于自身研究和调研活动形成的问题思考与决策建议,以多重方式为中央及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政策咨询。基金会的一个重要特长和特色也是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与调研活动,来保障咨政建言的质量和问题针对性。为此,六年来共举办了149次研讨活动。其中有关中美博弈问题的系列研讨会就有20次。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