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对话”高层论坛在沪顺利召开
2021年07月29日  |  来源:上海市经济学会  |  阅读量:3554

2021年7月23日,由上海市经济学会和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对话’高层论坛”在上海社科会堂顺利召开。本次论坛主题为“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经济‘双循环’”。

论坛分为三个环节:致辞与主旨报告环节由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主持,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和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院长周振华先后致辞并做主旨报告。

主题发言环节,由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社科院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孙立行主持,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张幼文,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干春晖,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宪就论坛主题进行主题发言。

自由讨论环节,与会者就所专心问题积极与发言专家讨论。论坛最后,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罗长远做总结发言。论坛主要参与嘉宾还有上海市社联学会处副处长梁玉国,解放日报社“思想周刊”、“上海观察”主编王多,文汇报社理论部主任杨逸淇,新华社上海分社陈爱平,上海市社联学会处廖思展,上海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邓志超等。论坛吸引了近60名两会会员和对话题感兴趣的人士参加。

论坛致辞与主旨报告环节由殷德生主持。殷院长首先介绍了论坛的筹备情况和与会的主要专家,同时回顾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对话高层论坛”举办之初和至今的点点滴滴。殷院长认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在变化,论坛的主题也在变化,论坛会一如既往的办下去,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做理论探索。

权衡书记首先点题,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到现在的更加复杂多变,应对这样一个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凸显的发展格局,举办“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对话高层论坛”这样一个论坛,特别是连续多年举办,意义特别突出。权衡书记认为,讨论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经济‘双循环’可以从两个问题入手:一是怎么认识世界经济新格局,有五个并存,全球化放慢与数字全球化加快并存、贸易保护主义和高标准规则并存、世界经济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互干扰交织并存、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困境和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不同步并存;二是怎么来理解双循环,“三新一高”是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最后立足于高质量发展,“三新”是为了最后这一个高,从原来单一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格局。

周振华院长代表经济学会向社联及其领导权衡书记表示感谢,也向会上做精彩演讲的专家嘉宾表示感谢,并向参加会议的会员同仁表示感谢,祝论坛圆满成功。周振华院长认为“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经济双循环”,这个主题很有前瞻性,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就有识之士就已经预见到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当前正处在新冠疫情的后半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恢复已是基本特征。但在这个大背景下,还有三个问题需要讨论:经济恢复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目前的恢复性增长主要靠什么?可持续性怎样?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很明显,但全球经济发展仍不平衡,尚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恢复性增长现在主要是量化宽松政策、财政刺激政策和刺激消费措施。恢复性增长的可持续性受通胀预期上升、大中小企业严重分化、消费恢复性反弹后劲不足、政府债务等四个因素制约。

张幼文会长从当代全球大变局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分析,以改革开放为起点,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划分为五个阶段:78年改革后中国经济利用世界经济;92年至2001年中国经济接轨世界经济;“入世”之后到金融危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2009年至特朗普上台前,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特朗普之后,中美进入战略竞争,直到现在。当前我们面临的百年大变局,从经济内涵来看,主要集中在七个方面:一是全球价值链断裂,二是国际规则重构,三是国家安全原则被滥用,四是公平竞争原则被否定,五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权利被阻挠,六是契约精神被抛弃,七是经济活动不断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张会长由此提出,今后需要的是大国优势理论,依靠规模经济优势、全产业链优势、创新市场支撑优势、外部引力、高端人才优势、制度竞争力优势、数字经济的平行发展同步发展等优势。

干春晖副院长在发言中呼应了张幼文会长的大国优势理论。干副院长认为,以低劳动力成本为代表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丧失,未来中国要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要大国崛起,要产业转型升级,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要在产业竞争力的方面做出突破,要通过利用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超级经济实体从中来利用这个因素构建未来中国在全球范围新的竞争力。为了让超大规模经济性或者作为一个超级的经济实体这个优势发挥得更好,未来应该进一步加大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和建立,充分让超大规模经济性得以体现。

万广华所长从共同富裕的角度阐释经济高质量发展。万教授认为,城市化又能富裕起来,又能减少城乡差距,可能是鱼与熊掌兼得的。当前中国还没有富裕起来,至少在个人层面,尤其在消费层面没有富裕起来。未来要想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一靠政府、二靠企业家。对于共同富裕的“共同”,一个是企业和国家让利,二是资本对劳动的让利。关于共同富裕的指标构建,万所长认为,国际局势的变化和逆全球化倒逼国内改革,推进共同富裕,已经没有退路了,没有其他可能性了,建议一保二增三减:保投资,增加居民收入份额,减少储蓄。

陈宪教授就都市圈与区域一体化进行讨论。教授认为, 创新和现代产业需要集群发展。现代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密切相关,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也是这样。从世界范围或者一个大国来看,这就是创新区位的问题。是不是各个地方都可以形成创新集群,答案是否定的。创新需要各种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比如人才、资本、基础设施、创新生态,包括金融等等。

孙立行研究员在自由交流环节,论及自己的观点认为,当前讨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需要严肃分析四个问题:一是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二是全球产业链的重塑;三是共同富裕是均等赋予还是差别富裕;四是安全与发展、开放与风险、创新与稳定、公平与效率等四大结构性矛盾关系。

论坛最后,罗长远会长总结:本次论坛是一个高层论坛,论坛达到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对话的目的。罗会长代表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和上海市经济学会,感谢诸位演讲嘉宾和参会来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