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累计投入近30亿元支持“一带一路”科研项目合作
2021年06月04日  |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  阅读量:3573

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利用生物医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成功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经济复苏,为全球抗疫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优秀的抗疫成绩面前,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呼吁加强同中国的科技合作。

6月2日,2021年浦江创新论坛“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政府、企业、学界的嘉宾围绕如何在健康、数字和绿色领域加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展开讨论。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阮湘平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涌起,人类面临的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共同挑战更趋复杂严峻,健康、数字、绿色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加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能够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Branislav Djordjevic认为,技术的发展会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制造数据鸿沟,产生巨大的经济差异,塞尔维亚对此高度重视。为此,塞尔维亚于2020年通过了《数字化技能发展战略》,主要目的就是面向全社会提高数字化的技能和知识,以促进信息通讯、科技对于社会进步拉动作用,同时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Djordjevic说,塞尔维亚是欧洲首批决定将编程课程纳入小学必修课程的国家之一,还是欧洲首个出台《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国家。在该国三个新建的技术发展研究院中,有一个专门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中美对科技合作伙伴的争夺时,Djordjevic表示,在欧洲,的确有些国家认为“和中国合作是一个错误”,这使得“和中国合作较多的国家承受着较大压力”。但他强调,中塞在各个领域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合作关系是平等而互惠的,因此,“塞尔维亚从来不认为这是一个问题。”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认为,科技扶贫可以是中泰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重点合作的领域。中泰在本国的扶贫领域均已取得重要成绩,且均从“以救助为基础转向了以开发和发展为导向的精准扶贫”。双方可以进一步交流减贫经验,并将这些经验同其他国家分享。

汤之敏指出,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的报告,共建“一带一路”预计将帮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他认为,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实现精准扶贫解决方案,新的技术还可以推动绿色发展,帮助弱势群体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产业,并通过可再生能源项目增加当地资产收入。

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

早在2017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时,中国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倡议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具体内容包括,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4项行动。

2019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要聚焦重点、深耕细作,共同绘制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并且指出,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机遇,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创新丝绸之路,继续实施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据阮湘平介绍,自2017年“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宣布启动以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已经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驱动力。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和16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4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其中,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署的《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达到84个,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近年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稳步推进。阮湘平指出,在科研项目合作上,自2016年以来,共支持与“一带一路”国家联合研究项目1118项,累计投入中央财政经费29.9亿元。在创新平台合作方面,现已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了33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涉及30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目前,正在开展第三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认定工作,预计近期可以完成中国在2017年提出的今后5年建设50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工作任务。此外,还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合建立了31个双边或者多边的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此外,阮湘平指出,在科技人文交流方面,2016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来华交流培训的科技人员达到约18万人次,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的青年科学家人数达到了14201名,中国组织了面向非洲、东盟、南亚等国家的科研人员“创新中国行”活动,多层次科技人文交流体系初步形成。

营商环境改善是创新合作的前提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魏旻指出,近年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点的数字创新合作,推动了各国数字创新的水平。中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都意识到,聚集相关的数字创新资源、实现高效配置,能够提升各国的创新实力。特别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信息建设,帮助各国实现互联互通,为各国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冠疫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但同时也带来需求的转变,从而催生出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业态。如何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对此,魏旻建议,各国应该在物联网、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标准等前沿技术方面加强合作,在数字创新领域打造更多的合作亮点。

同时,魏旻也指出,在推进数字化创新工作的过程中,有四个方面的痛点亟待解决,主要是:数字化理念和顶层设计不足,数字化人才匮乏,数字化推进和应用标准化不足,新技术在示范推广方面遇到困难。

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马钦(Marcin Piatkowski)指出,近几年来,中国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飞速提升,从2017年的78位跃升至2020年的31位,这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树立了一个改革的榜样。他说,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合作也随之发生了一定改变,“我们不仅给中国提供资金和资源,同时也在不断学习中国成功的经验,从而在全球进行推广。”

谈及创新,马钦指出,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研发投资国,仅次于美国。如果这个趋势保持下去,中国将在未来几年超过美国。但同时,他也强调,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每年500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被高效利用。他说,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想办法确保投入能够获得积极创新成果。

如何帮助沿线国家解决创新投入不足的难题?马钦表示,首先,各国需要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杜绝腐败,这将有利于获得世界银行贷款。其次,要做好自己的工作,用一些货币价值衡量工具来说明哪些政策政策是奏效的。第三,希望中国继续加强同沿线国家的研发合作,相信中国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最后,希望各国大力发展绿色技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比如,探讨绿色生态工业园建设。

从基础设施到科技创新合作

巴基斯坦经合组织科学基金会主席曼佐·侯赛因·佐索罗(Manzoor Hussain Soomro)指出,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科技创新应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了尽可能扩大其益处,参与国要培养具有足够技术的劳动力,同时建立科技创新联盟。

“中国是一个全球技术领先者,在很多创新和新兴技术上属于世界领先地位。沿线国家必须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同时,这些国家也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最佳实践,以学习中国的新技术和新实践。”佐索罗说,只有这样,沿线国家才可以实现技术上竞争力的提升,中国也有能力进一步扩大其在海外的投资和业务增长,从而达到双赢。

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Bojan Lalic指出,“在中国企业的加入之下,塞尔维亚也成为了一个非常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国。中国有句话是,‘要致富先修路’。塞尔维亚的基础设施大建设时代也在同中国的合作之下开启了。”他指出,中国的外资直接投入在塞尔维亚是巨大的,根据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国对塞尔维亚基础设施的投入已使塞尔维亚成为欧洲一大重要交通门户。

Lalic表示,2019年,塞尔维亚是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内受到最多中国直接外资的国家,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绿地投资,“我们是中国在欧洲第四大绿地投资目的地。”他还指出,如果以绿地直接投资在GDP中的占比来算,塞尔维亚是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中的第一位。

Lalic强调,凭借有战略优势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塞尔维亚在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中已经占据核心地位。展望未来,他说,“大家可以把塞尔维亚认为是‘欧洲的深圳经济特区’,我们会成为在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以及‘一带一路’高科技发展方面的领先国家。”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