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兰州大学第二届“一带一路”高端学术论坛在兰州大学城关校区(西区)科学馆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处、兰州大学、西北大学、新疆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共同主办。主题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问题与现实”。
来自中亚、西亚、欧洲、国内学术界的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兄弟高校以及兰州大学师生二百余人参加了论坛。开幕式由兰州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沙勇忠主持。
开幕式上,“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处、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李鼎鑫代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秘书处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指出高校智库是科学研究、决策咨询的重要力量,大学在基础理论研究、多学科交叉协同、人才培养、国际交流、舆论引导等方面优势突出,期待包括兰州大学在内的高校智库能充分发挥优势,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大力量。希望“一带一路”的研究者提高研究站位,贴近各伙伴国家对“一带一路”的核心需求,加强研究能力建设,开展宽领域研究,探索“智库+”模式,尝试在各伙伴国共建联合研究机构,加强“一带一路”建设各个领域急需人才的培养。
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徐宏伟在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是甘肃最大的发展机遇,要充分发挥甘肃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经贸优势,深化建设向西开放的纵深支撑和重要门户、丝绸之路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黄金通道、经贸物流和产业合作的战略平台、人文交流合作的示范基地,持续推进甘肃全省“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不断取得进展。期望兰州大学继续发挥省内高校引领作用,打造“一带一路”的高端学术论坛和有影响的智库成果,持续为“一带一路”建设献智献计、添砖加瓦。
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向出席本届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他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兰州大学在“一带一路”的相关研究方面起步较早,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研究的相关领域产出了一些人才和思想建议,为国内外的思想库增添了兰大色彩。今后,兰州大学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文化优势、历史优势和多学科协同优势,面向国家和地方“一带一路”建设重大需求,厚基础、强平台、出思想、出成果,将“节点”发展成联络点、立交桥,建设“一带一路”研究有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智库,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大会报告阶段,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前驻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张喜云,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前驻卡塔尔大使高有祯,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陈甬军,哈萨克斯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梅卢艾特•马克姆托娃(Meruert Makhmutova)和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汪金国先后做大会报告。大会报告分别由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朱永彪和韩志斌主持。
在论坛分议题研讨阶段,分别围绕中亚与西亚的文化差异,中亚与西亚地区的大国影响,中国、中亚与西亚国家的经贸合作,中国、中亚与西亚国家的基础设施及其联通等议题展开。34位专家学者作了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反映专业学术前沿、开拓学术视野的分议题报告。
据介绍,“六大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战略支柱,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和关键区间,是沟通中国与中亚和西亚的重要经济合作区域。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与中亚、西亚的沿线国家展开了丰富的合作,但同时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与挑战。本届论坛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聚焦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存在的问题,开展多视角、多学科的深入研讨,旨在直面问题,寻求对策,达成一些重要的发展和研究共识,为推进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贡献学界力量。会后,将对会议讨论的一些重要成果通过一定途径报送有关部门。
今后,兰州大学将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实体化建设,加强研究队伍、国内外学术合作网络和基础数据平台建设,具体抓好“五个一批”工作,即办好一批研讨会、出版一批著作、完成好一批课题、写好一批调研报告、培养一批人才,为服务国家和地方“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好的学术和智力支持。(中国日报社甘肃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