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伟:未来30年,“一带一路”真的会改变世界(下)
2020年10月17日  |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  阅读量:4205

自贸区是中国开放新阶段

9月21日,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的通知,我国的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9月24日,新设的北京、湖南、安徽三个自贸区以及浙江自贸区扩展区域正式揭牌成立。

中国一带一路网:在当下,国家为什么积极加强自贸区的建设?

黄仁伟:首先,自贸区是中国开放的一个新阶段,一个新台阶。从上海自贸区开始,现在全国越来越多的省开辟自贸区。中国要达到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必须走自贸区这个方向,就是负面清单大大的缩短,政府批准的越来越少,就让市场自己做。

政府是事后管理,自贸区先做,违规了政府再进行管理,不违规就一直做下去,所以负面清单变短。自贸区的一个特征就是政府变小,市场变大,要在全国做这些事,希望在若干个省市先推广,先执行,叫先行先试。

中国一带一路网:前不久,中国在海南还建立了自贸港,这与自贸区有什么不同?

黄仁伟:海南自贸港比自贸区又上了更高的台阶。它实行零关税,实行所有领域开放,各种商品进入海南,都不交关税。这样中国人去买进口商品,到海南就很便宜。所以现在听说去海南一票难求。

但是实际上自由港远不是商品免税这么一个问题。它是把自贸区所有的限制全部取消,变成没限制,但是它同时也要管理。

▲ 9月27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挂牌仪式举行。(来源:新京报)

“一带一路”人才有巨大缺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人才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深耕“一带一路”,专业领域的教育与人才是重中之重。

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人才培养上有什么要求,如何进行培养?

黄仁伟:“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是我们过去所有的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都不可比的。“一带一路”涉及到的地区,除了美国,世界上所有的地区涉及多少语言、语种?多少当地的宗教知识、当地的法律制度?目前,这方面的专家都没有。

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当地的人才,要让当地的人了解中国,和我们合作搞“一带一路”,全是中国人是不行的。需要当地化、本地化,所以中国出去的人才要培养,当地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两方的培养;中国的人才又分国家的大项目和民营企业的小项目,又是不同的人才。大项目签合同、法律文件这些非常复杂;小项目就是人和人打交道,这是不同的人才。

现在趁着疫情阶段,人员暂时出不去,我们抓紧培养,储备“一带一路”的人才。等到“一带一路”真的打开局面的时候,至少有一部分急需的人才可以跟上。

1 2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