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关于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规划
2016年11月04日  |  来源: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网  |  阅读量:3143

国家教育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自建校以来,对外教育一直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在创新办学思路、打造对外教育品牌专业课程,提高对外教学能力及质量、加强师资及教材建设、建立境外中医药教育的质量评估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面对我国新形势下的外交战略和教育发展新历史时期的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已率先开展了中医药对外教育的理论创新探索并积极在实践中验证。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北京中医药大学将在围绕党和国家教育对外开放的工作中心、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大局,以我为主的走出去,同时兼容并蓄,科学、有效、规范化、成体系地提升水平和内涵发展,与外方平等合作,在保障安全的工作原则指导下,从顶层设计、提质增效、完善治理、组织保障方面做好学校教育对外开放体系的规划。具体规划如下:

一、提高学校留学教育质量,打造对外教育品牌专业课程

1.继续做好来华留学培养工作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对外教育首先从来华留学教育起步。学校成立于1956年,自1957年学校创办伊始已开始接收留学生,是新中国最早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也是改革开放后,最早接收西方发达国家(美国)留学生的大学;留学学历生数量在中国中医药院校中排名第一、所有高校中排名第六。学校在60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对外教育经验并开拓了中医国际教育市场的开拓。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在现有对外教育培养体系基础之上,依托中医药专业特色优势,针对不同教育背景、教育层次的留学生,设计更有吸引力、更具实用性的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继续加强并丰富从预科至博士各层次的中医专业来华留学教育和培训项目,在保持汉语授课一贯水准的基础上,打造来华留学英语授课系列品牌课程。

2.完善国内学生培养的国际化建设

2012年,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岐黄国医班学生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科学学院进行了为期10周的海外学习任务,开创了学校整班学生较长时间出国进行实质性课程学习的先河。自此,连续四年学校均派遣不同层次的国内学生赴国外进行长、短期学习交流,进行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有益尝试。在新形势下,面对国际化人才的日益增长需求,学校将开拓和落实更多高质量的国内学生赴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长、短期交流项目及共同培养项目,为国家培养医学拔尖创新人才。

二、保持对外办学品牌优势,拓宽思路,创新教育开放模式

1.拓展与境外高校的合作办学

建校发展60年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以起步早、模式多、质量好、品牌硬、适需性强为特点开办了一批誉满海内外的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层次从本科到博士。未来学校还将加强统筹谋划,依托自身学科优势,进一步拓展与境外高校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提高办学质量,力争将办学地点延伸至非洲在内的各大洲;办学项目涵盖所有高等教育层次;除传统对外授课模式外,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结合,面授教育与网络教育结合也在探索开展中。学校也将继续以质量第一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根据国外教育需求,不拘一格,开创灵活多样合作办学品牌模式,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创新型专业教育传播模式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对外办学思路和中医国际教育模式,也根据新时期的需求和特点做出新的变化,学校于2014年开创性地提出的中医国际教育传播思路,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集教育、医疗、科研、文化传播于一体的海外“中医中心”。学校已在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土库曼斯坦、加拿大、德国、法国、西班牙建立或正在建立不同模式的海外“中医中心”示范点,这些中医中心虽然起步模式不同,但都是与国外著名医科大学及研究机构合作、集“医疗、教学、研究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实体平台。

作为综合实体平台,中心将以教育作为与外方合作的先期重点,着重提升中医临床技能水平,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规范标准,促进正规中医药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依据以上思路,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14年开创性的设计了针对海外提高中医临床技能水平的“中医临床专业硕士学位项目”。此项目除在我校已经顺利开班外,与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的合作项目也将于2016年10月开课,这是中国中医院校首个在欧洲医学院开设、并被欧盟认可的官方硕士学位项目。未来学校将逐步在各国建设的中医中心内开展此品牌课程,力争将之打造为国际高层次中医教育的引领示范点。

3.实施“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传播中医药高等教育“火种”

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14年获外交部批准成为第二批“中国-东盟中医药教育培训基地”,同时学校于2015年与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中医药联盟”。另外,学校也是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基地、国家汉办对非中医医疗教育与培训的任务承接单位。为东盟各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各国培养传统医药高层次人才,作为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外交战略的重要部分,将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外开放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希望通过培养上述国家的精英人才,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火种”带回其本国,推动中医药高等教育与当地传统医学教育的融合。

4.办好中医药孔子学院,发挥综合交流平台的前沿辐射作用

中医药孔院将继续开展多层次的学术、科研、教育、文化等活动,切实推动中医药以及中国文化在当地的普及和影响。在学术方面,每年定期举办高水平中西医药学术交流会,有力促进中西医两种科学的交流、理解与融合;在教育方面,开设针对学生的汉语和中医药特色课程学分教育,以及针对师生的太极拳课程;在文化方面,开设面向市民的中医药专家讲座及面向医药人员的中医药专题培训,并定期举办中医药体验展示活动,不断吸引不同层次的当地民众更多的了解并感受中医药;在科研方面,计划借助孔院平台联合培养研究生,深化合作课题,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两校联合实验室,真正促成中西医的合作。

未来,在现有一所日本学校法人兵库医科大学中医药孔子学院的基础上,学校还将继续申请更多的中医药孔子学院,发挥中医药孔子学院特有惠及民众健康的作用。

三、推动人文交流,促进沟通

1.将学校对外教育开放工作纳入到国家人文交流机制建设

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中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中医药联盟”建设、中国-东盟中医药教育培训基地建设等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做精做强,以品牌项目纳入国家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中,在交流中形成最广泛共识,利用现有平台和传统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合作,充分发挥各文化交流主体的重要作用,形成强大的合力机制。

2.以汉推基地推动人文交流,积极传播中国文化理念

北京中医药大学承办国家汉办的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基地(北京)项目。基地以中医文化知识及养生保健普及知识作为汉语传播的载体,通过课堂讲授、实物展示、亲身体验等活动环节,增强汉语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习者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学校未来将借助汉语基地的平台,与各国孔院及孔子课堂建立密切联系,开设中医文化体验课程和长、短期中医专业、文化培训课程,以此提高中华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四、加强科研合作高端引领,提升教育实力和创新能力

1.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强科研国际协同创新

在新形势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特色学科的目标指引下,北京中医药大学将继续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国际协同创新。在学生的跨国、跨校、跨学科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互惠共赢。

2.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北京中医药大学作为教育部设立的“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师资培训中心(中医药学)”承办单位,每年培训学校及全国英语授课专业师资,保证为中医药对外教育体系不断输送后备人才。

五、完善对外教育体制机制,提高办学水平

1.确立中医国际教育研究学术体系

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12年创立“中医国际传播学科”。学科未来将科学、系统、有效的研究各国中医教育体系,探求教育传播规律,完善中医国际传播理论体系,并指导实践。

2.从顶层设计规划对外教育思路,提升创新能力和教育实力

学校未来将以培养适合各国医疗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中医药人才为出发点,创新对外教育思路;以教育传播的学术研究及实践,提升传播实效性同时,倒逼境内中医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升中医教育整体国际化水平。

另外,作为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校也将继续加强来华留学教育招生及课程管理的顶层设计,切实发挥出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的表率作用,稳步推进“北中医国际教育发展规划”阶段性目标的实现。

3.不断规范对外教育课程体系的同时,监控教育质量、保障教材建设

随着境外办学及海外教学实践的逐渐增多,北中医未来将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面对新的需求增长点,着重建设中医实用课程体系(英语)。通过加强多种形式对外中医药教学体系的研究工作,逐步建立适合英语传授的中医课程教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在创新课程体系的同时完善对外教育质控标准并切实实施,继续采取对境外合作办学机构进行定期教学检查和质量评估,以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并创立一套适合海外中医教师需求的培训方法和方式。

分类: 全球治理 201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