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个政府都叫中国政府 一带一路没有那么容易
2017年05月15日  |  阅读量:10329
今天是峰会第二天,上午“一带一路”圆桌会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召开,29首脑参加。
  
 
  圆桌峰会现场
  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也参加了此次圆桌会,他高度评价了“一带一路”倡议,愿同中方“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深入合作,提高经贸投资水平,深化人文交流。
  不过,话音未落,就被国内反对势力打脸!
  印尼强硬派穆斯林团体反对中国投资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印尼强硬派穆斯林团体主席巴克迪雅·纳西尔在接受路透社独家专访中表示,外国投资对印尼整体助益不大,特别是中国投资。
  他说:“我们的下一个任务是经济主权、经济不平等。政府应该确保不会将印尼卖给外国人,特别是中国。”
 
  资料图:巴克迪雅·纳西尔
  除了反对中国,纳西尔还反对印尼华人。巴克迪雅·纳西尔认为,印尼华裔富裕以后并没变得比较大方和公平,这是最大的问题。华裔占印尼人口不到5%,但却几乎掌握了该国大部分的经济命脉。
  他表示,印度尼西亚华裔所积累的巨额财富会加剧“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内部的分裂和紧张,政府施政时应采取土著优先制度。
  
 
  印尼华裔省长钟万学
  纳西尔是“反钟万学运动”中的重要角色,今年5月9日,钟万学这位印尼首都雅加达的华裔省长,被判处两年监禁,理由居然是“亵渎古兰经”
  据路透社报道,南雅加达法庭法官Santiarto在判决中说道:“在审判中,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使人相信被告对伊斯兰犯下了亵渎罪,因此我们判决被告两年监禁。”
  此前,这位华裔省长拥有70%的执政满意度,正是在钟万学的撮合下,今年5月12日,中国舟山港联合财团投资40亿元扩建雅加达的丹戎不碌港。
  
 
  印尼总统佐科与丹戎不碌港(来源:观察者网)
  不是每一个政府都叫“中国政府”
  此次印尼强硬派穆斯林团体的反华言论,正是中国近几年在推动“一带一路”时遇到问题的缩影。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文扬,在他的专栏文章“一带一路的深水区藏在国家背后”,中这样说道。
  
 
文扬
在近几年“一带一路”建设的落实和推进过程中,中方遇到的问题五花八门,有一些甚至明显违背常理,令人难以理解。例如以下几种典型的情况:
  第一种:中方说,这个项目对贵国大有好处,但对方却不以为然,也不感兴趣。细究之后才发现,谈判方其实并无意代表国家,不从国家利益着想,他们主要关心的是本集团或本帮派或本部落或本氏族或本家族能够从中得到多少好处。对他们来说,中方项目的“落地”,只有落在他们自己的地盘上才有意义。这种情况,叫做私权高于公权,或者叫强社会、弱国家,中国人对此不是很熟悉。
  第二种:中方说,这个项目对贵国大有好处,对方也很感兴趣,但却久拖不决,落实过程一波三折,最后不了了之。细究之后才发现,谈判方虽然是政府官员,也代表国家,但却遇到来自地方民众的激烈抵抗,由于该国政府威权不够,政绩不好,形象不佳,面对民众的反对和抗议也无能为力。对中方来说,与该国政府的密切合作,反倒成了权贵资本主义的内外勾结,被当作了攻击对象。这种情况,叫做左翼民粹主义,或者叫强民众、弱国家,中国人对此也不是很熟悉。
  第三种:中方说,这个项目对贵国大有好处,对方很感兴趣,并开始积极推动落实,但不久之后剧情反转,以前说好的都不算了,置中方的前期投入于不顾,好好的项目成了烂尾工程。细究之后才发现,政府受到了外国势力的压力,最后只得采取牺牲中方、满足另一方的权宜措施。对该国来说,经济之外还有地缘政治,还有国家安全,甚至还有意识形态,也是无奈。这种情况,叫做外国权力大于本国主权,或者叫半主权国家,中国人对此也不是很熟悉。
  情况虽然多种多样,其中也有共性,归结为一点就是:很多国家都属于弱国家,只有弱公权和弱主权,名义上也都叫国家,但实际上与中国这种真正的强大国家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不是每一个政府都是中国政府。上文提到的华裔省长因为“亵渎古兰经”被判终身监禁,而这位省长还是印尼总统佐科的重要盟友,这种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但是,在印尼,这个88%的人口都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度就会发生,在这里穆斯林的民间势力非常强大,强大到足以影响政府决策。
  “中国政府”的应对
  既然遇到了问题,中国政府当然会不坐以待毙,中国的应对策略可以归纳为8个字——“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动之以情

  我们知道,“一带一路”有“五通”,这其中就有“民心相通”。为得到“一带一路”眼线国家民间力量的支持,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加强民心相通……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
  
 
  在14日的开幕式上,“xidada”就特别提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8次提到“交流”,5次提到“尊重”,两次提到了“民间组织”。这些都说明中国已经认识到一带一路中“民心相通”的重要性。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318个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执行计划及互设文化中心协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11个中国文化中心。各个中国院校也纷纷投身“一带一路”的人文交流事业之中。
  在这几年的建设种,中国在非洲的“民心相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在最近的“非洲晴雨表”调查中,中国赢得了非洲人民广泛的好评。在全非洲,平均有63%的民众认为中国对自己的国家产生积极影响
  
 
  “非洲晴雨表”发布调查报告《中国在非洲日益广泛的存在赢得好评》
诱之以利
  我们可以看到,东非肯尼亚周边,中国得到了非常高的支持度。有趣的是,肯尼亚正好是“一带一路”在非洲的重要支点。
 
2014年,李克强同肯尼亚总统签署38亿美元蒙内铁路协议,计划贯通东非6国,这条铁路将在今年9月通车。
  
 
  蒙内铁路
  这就是“诱之以利”,通过投资建设,发展当地经济,让“一带一路”眼线国家看到经济发展成果,看到“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发展的帮助,用这些说服民众,得到他们的认同。
  当然,肯尼亚只是一个小角落,我们“诱之以利”战略的重点还在巴基斯坦。今年,中国投资540亿美元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打造一带一路的样板工程。
  
 
  中巴经济走廊示意图(来源:百度百科)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兄弟”,又是一个伊斯兰国家,用他来做榜样,说服沿线的伊斯兰国家再好不过。
  确实,一带一路没有大伙想象的那么简单,它存在深水区,甚至“中巴经济走廊”就是深水区的一部分。而中国的应对策略能否帮助我们趟过去同样不得而知。
  
 
  一带一路的未来会怎样,只有时间能够告诉我们答案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