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经贸合作,不但已成为双方实现自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有力促进了双方互利共赢和发展。同时,中国企业不但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要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另外,鉴于中非文化和价值观差异,要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更好地促进沿线国家之间教育交流,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可以组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教育合作和科技协同创新,努力使之成为中国高校与沿线各国高校之间深度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周文:组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深化“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与教育交流合作
2017年05月11日  |  阅读量:7299
关键词: 人文交流非洲
 
可以组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教育合作和科技协同创新,努力使之成为中国高校与沿线各国高校之间深度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最近,我先后受南非开普敦大学、金山大学、肯尼亚内罗毕大学邀请,在各大学做报告并与当地学者交流讨论。大家都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更多体现了“合作倡议”等包容性内涵。目前,中国已连续7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非贸易额更是在2013年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即使在非洲经济低迷不振的2016年,中非贸易额仍然达到1491亿美元,中国继续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非洲还是中国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中国企业在非洲基础设施市场所占份额已经超过40%。中非经贸合作,不但已成为双方实现自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有力促进了双方互利共赢和发展。
 
学者们也提到,中国企业不但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要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致力于“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要有国际视野,要有大局意识,要做有社会责任的中国企业。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企业自身的举措和行为方式,以避免沿线国家对中国产生疑惑,否则容易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增加障碍。中国企业必须学会在“走出去”过程中围绕“惠及所在国民生”,改进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从而提高在重大项目合作上的风险预警和管理能力,努力提升国家的国际形象。
 
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量”的扩大,更要重视“质”的提升,不断提高中国品牌的国际认知度和美誉度。通过公共外交、人文交流密切与所在国人民的关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域外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无论是铺路架桥,还是办工厂、做生意,都必须要考虑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民情、审美习惯等。如果缺乏对所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社会以及风俗习惯的了解,那就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虽然一时可以“走出去”,但是很难“走进去”,最后只能“退回来”。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一方面要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全球经济的发展贡献东方智慧;另一方面,还要善于学习人家的长处,做公共外交的参与者和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
 
另外,鉴于中非文化和价值观差异,要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合作。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进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加强交流交往,努力实现与沿线各国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梦”同带动周边各国发展、区域发展的前景对接起来。
 
同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更好地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以发挥高等教育在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发挥沿线各国高等教育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智库作用,发挥高等教育在增强与沿线国家互信中的催化作用。高等院校要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学术资源优势,突出重点和特色,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设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计划,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教育,加快为中资企业培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招生培养规模,造就完备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培养出一批知华友华、学有所成的国际化人才,同时还要培养一大批能够肩负“一带一路”建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化人才。例如,设立国别或区域研究机构,使之成为“一带一路”科教合作的学术研究交流平台、产业技术研发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可以组建“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教育合作和科技协同创新,努力使之成为中国高校与沿线各国高校之间深度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