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坚:三大冲击背景下如何看待软银“滑铁卢”
2022年08月11日  |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  |  阅读量:2640

8月8日,软银集团发布截至6月30日的2022财年第一财季(第二季度)业绩报告。第二季度净亏损3.16万亿日元(合234亿美元),上年同期收益为7615.1亿日元,刷新了上季度亏损1.7万亿日元的记录,续创历史新高。


软银此次严重亏损的主要原因就是投资损失。长期以来,软银愿景基金专注投资科技领域,昔日曾乘着科技股东风扶摇直上。然而,随着美联储大力加息遏制通胀,对利率更加敏感的科技股遭遇重创。

在接连创纪录巨亏后,软银“断臂求生”。根据周一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软银在4月至7月的某个时候以每股41.47美元的均价出售了所持优步股份。软银表示,每股平均成本为34.50美元,因此出售优步股份是盈利的。在此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看待软银持续巨亏?尽管各大央行暴力加息的环境不利于科技股,但央行政策终有转向的一天。届时软银业绩是否会迎来转好契机?在市场动荡之际,又如何看待巴菲特、孙正义等大佬纷纷巨亏?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孙正义的投资布局一开始就体现了一种对格局的把握能力。2008年金融危机后也孕育着新的机会,一般而言,在长周期的低谷的环境下,投资成长股比价值股更具有价值和前瞻性,而孙正义利用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想把握住这种机会,当经济下行而且持续不涨的时候他反而抓住机遇进场,这点无可厚非。

但同时,软银业绩下滑其实还受到了一系列外在冲击的影响,孙立坚分析称,当下世界面临三大冲击,把宝押在创新类(成长型)企业上的投资者其业绩受到的打击更大。

第一大冲击是来自供给端的冲击。表现在几个特点上,首先是资金成本急剧上升。美联储的加息是为了应对美国高通胀,但却改变了全球金融资本的流向,导致美元急剧升值,以美元融资的代价和机会成本越来越高。此外,美联储的加息让投资者改变了资产组合结构。现金为王,更倾向于持有债券,同时抛售成长股。使得创新性企业的股价下挫严重,投资无法成功退出。不仅如此,中美关系等问题影响了中概股表现,对孙正义的投资组合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大冲击是需求端的冲击。创新型企业在人力资本的获取上也遇到了很大困难,这使得孙正义的价值投资目标无法如愿。孙立坚表示,首先,去全球化造成人力资本的选择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影响了人才流动,造成了人力资本成本高昂,使得创新类企业的业绩无法实现。此外,创新型企业的技术人才的高薪酬往往是被锁定的,而创新项目本身是高风险的,如果项目业绩不能兑现高昂的人力资本(因通胀、地缘政治环境的恶化而产生的后果),那么对这类创新企业而言就会出现恶性循环,人才跳槽,更加让创新型企业没有人力资本作为核心竞争力,这也就不可能让孙正义这类投资风格的目标能成功实现。

第三大冲击来自预期的疲软。初创区域最重要的四个核心激励因素分别是募投管退,首先在募集资金这一块,市场预期的疲软使得跟投者的信心动摇,主投者一人资金力量薄弱。“投”如前文所说,受到了如资金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外在冲击的巨大影响。人力资本的管理也同样遭遇了政治风云的冲击。在“退”上,之所以没有及时止损,是因为退出市场的时间窗口还没有打开,此时闭合项目退出甚至可能血本无归。孙立坚指出,每一个创新时代都一定来自于高净值人群的高消费,但如今这种消费动力并没有在创新的赛道上形成规模效应(如物联网、智能汽车等),而既有的消费模式连中低收入群体也趋于消费饱和。所以,今天购买高成本创新成果的消费能力没有出现。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家的研究都发现,当前创新周期已经到迎来繁荣时代的阶段了,但这种繁荣并没有如期而至,高度整合的智能互联网时代还没有到来。


在孙立坚看来,孙正义投资业绩出现滑铁卢可谓是人算不如天算,他的布局都是基于过去成功经验做出的正确选择, 当前失败不是布局的错误,而是难以预料的三大冲击影响了软银的业绩,这也是目前市场下行之际的普遍现象,并不只有软银一家是输家。时代改变了,再不像过去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发展的规律能让更多像孙正义这样的价值投资者脱颖而出。但不管怎样,孙正义当初的投资理念和布局依旧令人倾佩,因为他们拥抱创新的投资行为,才是带动世界经济走出长周期低谷的关键所在。

(孙立坚为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分类: 产业投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