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建议金砖国家为全球治理注入正能量
2022年07月13日  |  来源:光明日报  |  阅读量:4060

近日,第五届世界金融论坛暨金砖国家与全球治理论坛在深圳前海举行。论坛以“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的变革、重塑与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论坛除开幕式和全体大会外,还举办了1场高端对话、2场夜话、3场圆桌会议和4场峰会以及相关访问考察交流活动。

与会中外学者表示,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既要回望来时路,牢记金砖国家为什么出发;又要一起向未来,共同开启金砖合作新征程。

“金砖国家不但有共同的利益基础,也有共同的战略需求。”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指出,金砖国家应当在全球的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中握指成拳,共同服务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着公正合理、包容创新的方向发展。同时,坚持开放性的合作方向,通过制度型开放来释放红利,让地方政府、企业、媒体、大学、智库等参与进来,形成适应新型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我们更需要的是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发挥各方的积极性。”他说。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世界金融论坛和金砖智库高级研究员宗良指出,金砖国家应引领全球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新潮流,构建更加安全、成本更低的全球产业链,努力为全球提供一个可信赖的、安全的全球资产及支付体系,反对货币成为武器,为推动全球稳步前行注入正能量。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表示,美元从国家货币变成世界货币,这种双重属性导致美元的内在矛盾尖锐,贸易逆差、联邦债务、通货膨胀的问题愈发严重。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去美元化”应成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大议题。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表示,全球金融治理,实际上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密不可分。当前,美元武器化伤害了美元的声誉,也给其他货币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但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弯道超车”等观点需保持冷静。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提醒,在国际货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三大趋势:地缘政治带来的更多风险、尖锐的货币冲突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数字货币,特别是网络加密货币的出现。

面对日趋脆弱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国银行原副行长、世界金融论坛和金砖智库学术成员王永利指出,国际货币体系急需深刻变革,其方向应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严密封控、保持货币金融体系的稳定。

广州商学院校长、吉林大学横琴金融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李晓表示,应避免国际货币体系的地缘政治化,使其向着基于全球产业链发展趋势的方向发展。他分析认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克服“债务人逻辑”,恢复“债权人逻辑”。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趋势,将不是大国货币彼此间的替代,而是多个大国货币的并存。眼下,应避免IMF边缘化,增强其全球金融治理职能。”李晓说,如何恢复、增强IMF的全球金融治理职能,应是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共同努力的方向。

世界金融论坛和金砖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发展中国家所所长王友明说,金砖国家应正确处理金砖整体利益和成员国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金砖合作机制的广度和深度关系两对关系。

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指出,金砖国家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务实合作可以通过推动全球金融治理和全球贸易治理等方式为全球新增长和全球新发展做贡献。为此,金砖国家必须最大限度地强化共识,不断完善合作机制。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直面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需要金砖国家站在历史发展关键当口作出正确选择,以更加务实合作助推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落地见效,为世界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严圣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