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维鸿:靠B3W对冲“一带一路”不现实
2021年11月08日  |  来源:环球时报  |  阅读量:2737

在美国部分地方选举民主党连遭重创,以及国内民众对拜登政府的支持率持续下挫后,国会民主党议员终于搁置内部争执,于日前通过1.2万亿美元规模的基础设施法案。接下来只需美国总统拜登签字通过就将付诸推行。

B3W的地缘政治色彩

就美国国内而言,这一计划将主要着眼于改善高速公路、网络宽带和其他基础设施,进而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刺激美国经济的进一步恢复。而美国政治精英还将这一计划赋予地缘政治色彩,认为可以此为基础大力推动B3W(“重建更好世界”)计划,从而在全球范围对冲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那么,美国政治精英的这一盘算到底有多大现实可行性?

拜登6日称该项法案的通过,“是国家改革计划取得的一个巨大进展”。但是,拜登政府目前只能说“成功了一半”,因为另一项预算高达1.75万亿美元、旨在全面扩大民生安全网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案,在美国社会及民主党内都存在巨大分歧。实际上,拜登政府不光在国内想推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在全球范围他们也有此打算。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的间歇,拜登就推动其提出的“建设更为绿色、更具合作性的全球基础设施”倡议。他认为“重建更好世界”将提供有别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另外选项,将带来高质量、可持续的基础设施。

拜登上台后多次提及将基础设施投资作为对中国竞争的战略,在今年6月举行的G7峰会提出B3W计划后,海外媒体就不禁联想,这是否会成为美国版的“一带一路”。应该说,媒体产生这一联想的原因并不复杂。相对于的确“老旧”的美国基础设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更差,疫情期间格外显眼,更需要巨大的投资。2013年“一带一路”建设从倡议提出之初,就得到广泛的国际支持,原因在于契合了发展中国家内生性需求。因此,拜登政府将国内基建“更新换代”投资与对外基建输出投资相结合,形成新政府的政策导向,是符合民主党的一贯执政风格的。

内外环境皆不利

美国是否真有实力在“一带一路”基建上与中国正面竞争?笔者认为恐怕很难。

首先,美国国内的状况并不乐观。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持续十多年的量化宽松政策,让以金融和互联网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蓬勃发展,实质上“反噬”了中低端的制造业——因为,企业和消费者都不傻,既然中央银行不断印钞票,进口商品变得更便宜、更划算,资本投资本国的工业制造“性价比”太差、要赔钱,最终造成美国实体经济“空心化”,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其次,没有国内制造业的支持,美国雄心勃勃的基建投资,只能采取以对外采购为基础的“外包”工程方式来推进,最终让经济刺激计划效果大打折扣。其实,这个逻辑在历史上已经上演过一次。上一届民主党奥巴马政府执政期间,高调提出所谓的“再工业化”,希望通过联邦政府财政刺激计划重新振兴美国的制造业。但现实是残酷的,由于“印钞票”能更快为政府赢得选票,在这种所谓“选票经济学”驱动下,奥巴马政府的“再工业化”梦想只能无疾而终。

再次,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如果真想通过输出基建投资影响地缘政治,外部环境也不乐观——这是拜特朗普政府的“遗产”所赐。此前,特朗普政府持续的“逆全球化”政策,高举贸易战“大棒”、推行“美国优先”带来的后遗症,让全球都不禁怀疑美国只是为了私利、为了遏制中国,才不遗余力在舆论上抹黑“一带一路”,而真实的投资却未必能到位。

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也不乐观,G7团队里的英法德“老欧洲”国家和日本,也都被特朗普贸易大棒“折磨”了好几年。虽然拜登的B3W计划看上去是顺应全球化的,但又有哪个发达国家愿意拿真金白银为美国“埋单”呢?而且,在东欧、中东、东盟等地区,欧盟和英美的地缘政治利益也不一致。说白了,发展中国家即便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会觉得“中国方案”更实惠——虽然美国、欧盟不好得罪,在外交上虚与委蛇是现实选择,我们切不可过度解读。

扎实推进“一带一路”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的,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和后续政策的引导问题。客观上应承认,西方发达国家已有数百年全球殖民的历史,在海外投资、地缘政治博弈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通过七八年的实践,中方已经逐渐意识到,在海外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上,要综合配套对外宣传、产能合作、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让海外投资的总体效率更高。

在笔者看来,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了更好实现惠及沿线国家民生的目标,从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为沿线国家架桥修路、便利贸易;第二阶段,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制造业产能合作;第三阶段,通过人民币国际化、便利跨境结算和投资。因此,在中国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信誉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应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家积极走出去,特别是走进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相对成熟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工业园区,通过跨境制造业投资夯实“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产能合作,必然让人民币跨境投融资变得更有基础。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发行了央行数字货币,力图通过数字金融科技,让人民币国际化的跨境金融更有效率、离岸资金资本更安全、更能符合反洗钱等国际监管要求。因此,对中国而言,美国想对冲“一带一路”基建投资既不现实、也不可怕,我们只要坚持以我为主的战略,步步为营推进“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和金融便利,就可以打破美元霸权、促进全球化贸易投资,最终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生福祉。

(作者是甬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