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中方加强对非合作的信心不会动摇、方向不会改变、行动不会减弱
2021年11月04日  |  来源:直通非洲  |  阅读量:3764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1周年。21年来,论坛坚持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不断助力中非各领域合作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习近平主席指出,论坛应时代潮流而生,伴中非合作而兴,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成为国际对非合作和南南合作的一面旗帜。 

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即将在塞内加尔召开。在会议召开之前,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长、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接受《中国与非洲》杂志专访,就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情况、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在促进中非各领域交流合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等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以下是采访内容节选: 

《中国与非洲》: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为推进落实北京峰会的一系列成果作出了哪些努力,有哪些举措,落实结果如何?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是中非关系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峰会结束后,中非双方共同推动落实北京峰会成果高质量落实。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扰乱了中非合作的节奏,但没有动摇双方加强合作的信心。我们从两方面着手,推动中非合作继续保持强大动能。 

一方面并肩战“疫”,共克时艰。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成功举行,彰显中非团结合作、共抗疫情的坚定信心。在国内抗疫艰难时期,广东佛山有一名非洲留学生在派出所留下一张字条和500元钱,用中文说了句“我爱中国”便离开了。字条大意是,我捐出我所有的,希望能帮助拯救更多人的生命,这是我对中国抗疫的支持。这个故事只是非洲各界对中国各种形式声援支持的一个缩影,真情实意,中方不会忘记。非洲疫情暴发后,中国率先驰援,向15国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同38个非洲国家的43家医院开展对口医院合作,对非抗疫物资援助实现论坛非方成员“全覆盖”,已通过援助和商业出口向50多国及非盟提供疫苗,受到非洲国家广泛赞誉。 

另一方面迎难而上,推进合作。疫情之下,双方将合作重点向健康卫生、复工复产、改善民生领域倾斜。北京峰会以来,中非双方成功举办经贸博览会、农业合作论坛等重要活动,中国非洲研究院、中非环境合作中心以及14个鲁班工坊等已经挂牌。中方克服困难,大量人员坚守岗位或逆行非洲,确保1100多个合作项目不停摆,一大批项目落地生根。今年1-7月,中非贸易额和对非全行业直接投资双双逆势上扬,贸易额达1391亿美元,同比增长40.5%;直接投资额29.6亿美元,超过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是非洲第二大农产品出口目的地。 

非方对论坛北京峰会和团结抗疫特别峰会成果落实表示满意,认为在疫情不利影响下取得如此成绩来之不易。这也充分体现了中非合作不仅务实高效,而且韧性强大,让双方更有信心克服困难,推动中非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中国与非洲》:您对即将召开的论坛新一届会议有哪些期待? 

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即将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会议将规划未来三年及更长一段时间中非合作新方向,为中非关系发展注入新活力。中非双方正紧密对接,将更多务实合作新举措纳入会议成果。 

从合作领域上,我们要紧密围绕推动中非合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条主线,在卫生健康、投资和贸易、农业安全、气候变化、人力资源、数字创新等重点领域,推出有针对性的合作举措。有些工作已经“先行一步”,比如不久前提出的“中非数字创新伙伴计划”,中非双方随后就共同举办了非洲产品电商推广季活动,助力非洲产品打开中国市场,让中国消费者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到优质非洲商品,扩大中国对非进口,也有利于帮助非洲渡过疫情难关,一举多得,非方高度评价。相信论坛会议新举措的出台将激发中非合作更多潜能,打造中非关系新的压舱石和助推器。 

从合作主体上,民营企业未来能发挥更大作用。目前,民营企业占中国在非企业数量的90%,在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规模占比约70%,华为、传音等企业在非洲家喻户晓。论坛新一届会议将为民营企业在非发展开辟更广阔空间。希望民营企业顺应中非合作发展新形势,发挥自身竞争优势,找准定位、锚定方向,为深化中非合作、促进非洲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国与非洲》: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在促进中非各领域交流合作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中非合作论坛成立至今21年,在论坛引领和推动下,中非关系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政治互信不断深化。中非关系完成了从“新型伙伴关系”到“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再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三级跳。中非双方一致同意,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了典范。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已4次访非,中国外长新年首访非洲的传统已坚持了31年,这种“走亲访友”式的互访,为中非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二是务实合作硕果累累。同2000年相比,中国对非贸易额和投资存量分别增长了20倍和100倍,连续12年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46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同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随着“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实施,大批基建民生项目纷纷落成,带动了中国装备、技术和标准走向海外。38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国家投资兴业,数十个中非经贸合作区和工业产业园区落地。非洲是中国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地,仅从安哥拉的原油进口就占我进口总量的20%;是中国第二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在非已完成工程承包额超过5700亿美元;根据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对非投资报告,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应不低于560亿美元。非洲已成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 

三是人文交流丰富多彩。中非青年大联欢、智库论坛、媒体合作论坛、联合交流计划、新闻交流中心、中国非洲研究院等重要人文交流机制和平台陆续创立。中国在非洲设立多个文化中心,创办了61所孔子学院和48个孔子课堂。中国向非洲48国派遣医疗队队员2.1万人次,诊治非洲患者约2.2亿人次。34个非洲国家已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中非间已建立150对友好城市关系。双方人民间相互了解日益加深,传统友谊不断传承。 

《中国与非洲》:中非合作目前存在哪些困难和挑战,如何看待中非合作的前景?

当前,百年大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影响,无论是中国还是非洲各国经济都面临挑战,而非方对深化中非合作的期待在上升,加上外界因素干扰破坏,中非合作正是“船到中流浪更急”,不进则退。 

从中国自身看,疫情之下,中国企业推进对非项目难度增大,一些企业更多关心大项目,对小型民生项目投入和关注不足,“走出去”意愿有所降低。一些企业在国际化、本土化运营方面有所欠缺,个别在非企业和个人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损害中国形象。从非洲方面看,受疫情影响,非洲传统及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压力增大,债务问题进一步加重。非洲开发银行预测,2020年非洲遭遇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衰退,虽然2021年呈现恢复性增长,但疫情对非洲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任重道远。 

虽然中非关系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但中非间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牢固的合作基础、强大的机制保障,中非友好合作依然面临重要历史性机遇,合作共赢前景光明。 

一方面,中非各自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经济互补优势更加明显。中国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致力于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非洲自贸区已于今年正式启动,有望激发拥有13亿人口、经济总量达3.4万亿美元的市场潜力,给非洲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中非发展阶段梯次衔接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中非互利合作之路将越走越宽。 

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兴起为深化中非合作带来新契机。当前,中非合作呈现从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转型、从商品贸易向产能合作升级、从工程承包向投资运营迈进的良好势头。疫情催化了非洲内部以及中非双方在医疗卫生、5G、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等领域合作,为扩宽中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创造了良好条件,中非合作转型升级的势头将更加强劲。 

中方加强对非合作的信心不会动摇、方向不会改变、行动不会减弱,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兄弟一道,妥善应对形势变化给中非合作带来的挑战,着眼“后疫情时代”,推动中非合作与时俱进、砥砺前行,使双方合作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更好造福中非人民。

(吴鹏,中非合作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长、外交部非洲司司长。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