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研究中心与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研讨会
2021年05月30日  |  来源: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  阅读量:4966

2021年5月21日,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与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共同主办、《外交评论》编辑部协办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研讨会在外交学院(展览路校区)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办公室、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外交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事科学院、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世界知识》杂志社、《外交评论》编辑部等国内知名机构的专家学者共约30人参加了研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研讨会合影)

外交学院院长徐坚与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杨健大使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徐坚院长表示,2020年以来,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相互激荡、叠加共振,中国周边外交迎来新课题。今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召开本次研讨会恰逢其时。杨健大使结合多年外交一线工作经验和与学界的接触和观察,指出我国从政府到学界对周边的研究还不够,呼吁学者们应加强对周边国家长期、深入的系统研究,多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周边外交贡献智慧。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所长郭延军主持开幕式。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研讨会会场)

研讨会共分为周边大国关系、东南亚地区形势和南亚地区形势三个议题。《外交评论》执行主编陈志瑞主持第一议题“周边大国关系”。在发言环节,中国前驻印度大使魏苇对中美、中日、中印、中澳等周边大国关系的态势进行了梳理,并指出所有的周边大国对中国都具有两面性,中国应因势利导。中共中央党校樊吉社研究员重点比较了拜登政府和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认为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可能成为更长时期中美关系的样态。中国社会科学院薛力研究员分享了他对美国由全球领导者转向协调者角色变化的认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王世达副研究员重点谈了美军撤离阿富汗后的地区局势。清华大学刘丰教授从全球和地区两个层次探讨中国巩固地区性强国的目标和手段。中国人民大学左希迎副教授结合中国、美国、台湾地区三边互动关系态势,探讨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杨悦主持第二议题“东南亚地区形势”。在发言环节,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杨健研究员重点谈到缅甸对东盟的冲击、美国与东盟的互动加强,以及东盟在处理中美关系上的小心谨慎,提出中国应加强与东盟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洁研究员以东盟中心性重构与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为题,系统阐述了东盟在秩序变动中的角色变化和中国的应对。军事科学院刘琳副研究员聚焦南海问题和缅甸问题,讨论中国在这一地区安全所面临的挑战。郭延军研究员剖析了《东盟印太展望》的内涵和诉求,认为中国应作出务实选择。外交学院聂文娟副教授和吴文成副编审分别就东南亚国家选边站队的选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主持第三议题“南亚地区形势”。在发言环节,中国改革开放论坛马加力研究员指出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中印关系已经破损,中印关系亟需在新的形势下重新定位。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办公室原副局长汪竞提出要高度关注印度新冠疫情冲击,加强中印关系新定位的研究,更加直接面临阿富汗问题,同时对后对峙时期中印关系加强有效把控。清华大学钱峰研究员梳理了南亚地区形势,认为机遇挑战都在增大。外交学院吴琳副研究员聚焦中国南亚外交中的中印关系,认为中印在南亚的竞争因素在增加,中国需加强应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毛克疾助理研究员和《世界知识》杂志社编辑吴孟克分别从印度外交和印度内政谈了各自的认识和看法。

最后,陈志瑞教授和林民旺研究员对三个议题的研讨进行了会议总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