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民建言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0年08月17日  |  来源:团结报  |  阅读量:3243

概要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自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中央层面已经多次提及。近日,团结报特邀包括丝路智谷研究院高级顾问周汉民在内的民主党派专家学者,就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畅谈观点。

1、背景深意

记者:中央在此时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有何深意?

周汉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挑战。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在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充分体现出了“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只有国内国际双循环,才能上天入地、通天达海,才能占据战略主动,打破某些国家长期主导的单循环格局。

在世界经济全面衰退的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向非常值得关注。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市场,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潜力还有待进一步促进。因此,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既是一个国家发展之需,又是应对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需,更是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在疫情影响下复苏和强劲反弹之需。  

2、面对挑战

记者: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过程中,您认为面临哪些突出挑战或瓶颈制约?

周汉民:面对当下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绕不开的问题,就是中美关系,这是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也是世界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但我们必须了解,美国并不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处不及的。

如何科学应对疫情影响,化解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同样至关重要。目前,我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面临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处于国际产业链中低端且黏性不足、国际定价权等市场规则争夺不足、疫情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收缩等。

我们也必须要看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绝对不是放弃或者放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一格局,这是中国改革开放42年的经验所得,我们当以更大的开放来促进更深入的改革。无论是营商环境改善,还是企业纾困体制机制上的安排,国家都是以双循环为主题。

第三届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举行,这是全球疫情持续蔓延之际,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发展信心和对外开放决心的重要平台,也昭示着中国会继续与世界融为一体,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形成之际,挑战是明显的,但机遇同样在眼前,必须紧紧抓住。

3、对策建议

记者:对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您有何对策建议? 

周汉民:建设完整的国内大循环是完全有基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相反,我们要竭尽全力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升级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保有量。

建议要高度重视研究产业链发展新趋势,根据疫情带来的生产、流通、消费模式变化,打造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上下游;充分用好自贸区和进博会等对外开放平台,推动这些平台的相互联动;利用电商和数字经济优势促进国际往来,如开展类似“线上广交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及精准的点对点小型活动,借助互联网实现产业链的延伸;鉴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地化、区域化、链条缩短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快,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面对全球疫情的蔓延,要做好长期防疫抗疫的准备,在线会议、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各类在线生活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将引发产业的变革和生态的重构。在新常态下,新的发展模式和新动能在快速形成之中,疫情的发生更能促使新旧动能转换。

因此,在这一关键时刻,必须引导企业加速数字化升级,化危为机,更深层次发展数字化、线上化。建议大力改善网络设施、提高应用层的设施升级、引导中小微企业参与数字化,并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帮助欠发达地区形成更加合理的经济生态,与发达地区紧密对接,提高发展的原动力。  

4、民主党派作为

记者: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民主党派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周汉民: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和诤友,各民主党派要清楚认识在大变局中如何作为,围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调研建言,在凝聚力量、汇聚人心、形成共识方面多做工作。

作为以经济界代表人士为主体的参政党,民建更应发挥积极作用。自疫情发生以来,民建上海市委会调研组已先后调研了近70家企业,其中有央企、国企,也有民企、外企。我们始终感觉到,劲可鼓而不可泄,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信心,继续推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方面,民主党派同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创明天。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