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余名专家在线研讨“疫情背景下的中德与中欧关系”
2020年04月16日  |  来源:同济大学新闻网  |  阅读量:8065

4月12日,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线上学术研讨会“疫情背景下的中德与中欧关系”举行。会议主要围绕欧盟及其成员国(包括德国)疫情防控与经济促进措施,中德、中欧抗疫合作的机遇与挑战,疫情对中美欧三边互动及国际秩序的影响等议题展开。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中国社科院欧洲所副所长田德文、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以及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及同济大学等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主持。

 

吴志强致开幕辞,他向前来参加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师生表示欢迎。他说,自疫情爆发以来,作为国内对德合作和交流重镇的同济大学始终密切关注着两国的疫情发展,心系民众的安危,积极组织校内师生和校友捐资捐物。同时,与德方伙伴合作,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资源投入等方面投身到抗疫行动中。他强调,病毒无国界,新冠肺炎疫情是全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应避免涉及地域的污名化行为和民族主义倾向。同时,舆论对于疫情的呈现应当坚持科学导向、实事求是,避免误导大众,引发恐慌。吴志强希望中德双方能共同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凝聚共识,携手为人类的和平与繁荣贡献力量。

史明德作“全球疫情对中美、中欧(德)关系的影响及应对之策”主旨演讲。史明德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使得当今世界面临全局性、系统性的变化与危机,可能成为世界格局变化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史明德强调,全球化预计将迎来一段曲折发展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各方应当加强国际合作,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包容,实现合作共赢。

各位与会专家展开专题发言。针对新冠疫情对欧美关系的影响,田德文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可以看作是世界各国交往动态的放大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进程充满不确定性,是否会在业已存在的一系列双边合作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新型多边主义的世界格局,是亟需关注的问题之一。针对新冠疫情对于中欧关系的影响,郑春荣表示,疫情并未改变中欧关系的总体格局,双方表现出互补性、相互需要性增强的同时,双边关系中的竞争性和不确定性亦在增加。崔洪建对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动态发展进行了分析。他表示,现阶段全球化与产业分工的动态变化需要特别关注,此次疫情将改变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如何在这一背景之下为外资创造更加安全便捷的信息环境,是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丁纯对德国和欧盟的抗疫举措和经济政策进行了介绍和评析。他认为,现阶段欧洲的防疫抗疫措施正在不断强化,但仍然表现出滞后性和分散性,成员国各自为政。胡春春从文化学的角度对欧洲为什么把新冠疫情视为地缘政治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研讨会的第二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就疫情背景下欧盟及德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等做了学术交流。讨论环节,参会人员就疫情背景下的舆论引导、国内经济压力之下的中资企业赴欧投资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史明德对本次研讨会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建议未来针对各专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在提炼看法的同时提出启示和建议。史明德对德国研究、欧洲研究提出进一步期待,希望对各方研究力量进行合理统筹,加强研究骨干培养,促进德国研究、欧洲研究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德、中欧之间已经开展信息和经验分享,并加强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疫苗研发等领域的各项合作。团结抗疫为中德、中欧合作带来了新机遇、新动力。但是,疫情爆发也给双边关系带来了挑战。正是在在这一背景下,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本次活动,旨在凝聚专家学者有关在疫情背景下推进中德、中欧战略伙伴关系的意见与建议,助力中德、中欧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