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带动经济全球化
2019年10月25日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阅读量:5236

        10月18—19日,第三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论坛紧扣“一带一路”建设的最新发展态势,以“共建‘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实践”为主题。与会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平台,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增长点。

  文明互通互鉴的新路径

  “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世界联动发展的新动能。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提出,由“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联动发展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历史大潮,秉承了开放型区域合作精神,已成为中国为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而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国际合作新模式的积极探索,为促进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范式,为区域以及世界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正能量,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新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是文明互通互鉴的新路径。通过建立多层次人文合作机制,搭建更多人文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形式多样的人文合作,塑造新时代文明交流的新纽带。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需要我们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要背景。”中国外文局原局长周明伟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将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更多稳定力量。学界可以就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展开更深入的思考,推动达成更广泛的共识,推进形成更有效的办法,助力培养更多高水平专业人才。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来,取得的成就大大超出预期。当前国际合作的条件更加成熟、更加有利。“一带一路”倡议研究和专业智库建设,要跟上形势发展、实际需要和工作要求,向更加务实、深入、高水平、可持续的方向不断迈进。要在理论创新、决策咨询、合作交流、人才培养上更加聚焦发力,进一步用好学科综合资源,拓展学科应用和交叉方向,不断形成更系统的互联互通理论和更丰富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同时,要着力培养一批深度了解沿线国家历史文化、政策法律、语言习俗的通用型人才,培养一大批精通专门领域、专项技能、专业管理的专业人才。

  为全球发展增添新动能

  新西兰—中国关系促进委员会主席唐纳德·麦金农回顾了“一带一路”建设在贸易及旅游方面为中新双方带来的合作与发展。他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增强双边关系,拓展供应链、海关、创新领域等方面合作,实现基础设施、产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等方面更加自由的流通,增进生物安全、司法等方面交流。他相信“一带一路”倡议将继续推进,不断成熟,给彼此带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也使两国关系更为紧密。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的突出贡献就是把内陆经济同海洋经济连接起来,把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和构想变成了客观现实。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中国,将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常务副主席张景安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一面旗帜,在这面旗帜下打造国际化的创新平台,有利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科技合作,共同创造新动能。

  进一步释放优势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威廉·欧弗霍尔特表示,“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塑造成一个包容开放的全球经济的倡议者,提升了中国国家安全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力。美国、欧盟缺乏比较一致的内部战略,而中国在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期待中国未来可以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倡议优势。

  印度尼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基金会副主席尤素夫·瓦南迪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成功的关键,在于其互惠性。中国的创新发展构想、应对当前全球贸易问题的措施、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履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承诺,都将促进经济发展,也将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信心。

  “一带一路”日本研究中心首席代表进藤荣一表示,“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亚洲地区共同利益,对整个亚洲地区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倡议基于双赢、共赢原则,真正增强了世界互联,可以加强各类形式的合作发展,包括政府之间、区域之间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一种包容性的发展理念,能够包容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并给世界带来了全新的全球治理机制。

       (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查建国 张清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