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黄仁伟:从复旦“带路论坛”看包容性发展的生命力
2021年12月05日  |  来源:文汇报  |  阅读量:4053

IMG_2066_副本.jpg

12月3日,企业家论坛举行,这是论坛第三次举办企业家论坛

包容是指包容广义一带一路,从消极面中找合作

文汇报:首先祝贺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今年举办第五届。我注意到,论坛是与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2017年同一年启动的,这五年的主题一直在递进,请问,每次主题设置时和高峰论坛是什么关系?尤其是2020年、2021年坚持举办,主题都离不开“在疫情下”,而今年主题里多了具体的包容性发展?

黄仁伟:主题设置时,和国家的高峰论坛会有所呼应。

今年主题在“共克疫情挑战”基础上,增加了“推动‘一带一路’包容性发展”,其内涵就是“广义一带一路”。凡是全球搞基础设施计划,都可以看作是广义一带一路的一部分。我们看到,欧盟12月1日启动了加强全球基建的方案《全球门户》(Global Gateway)计划,美国也将在明年1月开始启动七国集团(G7)“重建更好世界(Bulid Bcak Better World,简称B3W)”计划的一部分——在全球投资5-10个大型基建项目,今年6月,,像日本、澳大利亚等美国的印太盟友也在启动有关基建的蓝点计划(Blue Dot Network)。这都是一系列的协调行动。

从消极面来看,中国在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某些西方国家先是不屑,后是抹黑,现在开始自己也设定计划,想搞一套来与中国竞争,从某种程度上抵消中国倡议的共建“一带一路”。

IMG_2084_副本.jpg

企业家论坛上下半场间歇,黄仁伟接受访谈

凡事有两面性,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某种积极因素。

首先,从广义一带一路来看,是中国率先倡议的一带一路,带动了全球基础设施的投资热。他们未必都是跟中国抄作业,但如果不看到中国一带一路引发的良好效应,肯定不会有这么多西方国家去实施基础建设计划。我们带了头他们跟上来了,而面子上当然不会承认我们的示范效应,所以要另起炉灶。可事实胜于雄辩,这就证明了中国一带一路计划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具有前瞻性、有效性和影响力。

其次,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有几十万亿到上百万亿美元的总需求。即便中国一年投资一万亿美元,也需要50年。中国前后八年内总投资才几千亿美元,还差得很远。目前,一些金融资本比较雄厚的西方国家跟了上来,这对世界经济是一件大好事。中国应该乐见其成,这和我们中国的“和”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一致的。

第三,一旦启动全球招标,东道国都会选择性价比。哪个国家成本更低、周期更短、带动本地发展更快、项目收益更好。中国在这方面具备的比较优势无人可超。我一直说,基础建设项目需要四大要素:资金、技术、设备和人力。这么多年实践证明,中国是基础建设领域的“奥林匹克乒乓球冠军”。其他国家可能有某方面优点,这也可以促进中国向他学习,提升得更快。全面的比较优势一定在中国这里。如果东道国最初接受了其他国家,最后因为完成得不理想再来找中国,对我们不也是好事吗?

举例,最近,中国建设的越南河内13公里地铁第一条线通车了,所有市民一周内可以免费乘坐一次。在胡志明市也有一个地铁项目,是日本公司承包,已经进行了10年还没有完工。比较之下,下一步会是什么?

第四,全球涌现这么多基建计划,我们也要实事求地分析这些计划的落地能力。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总规模是3000亿欧元,单独看挺大。中国已经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几千亿美元,这3000亿算大吗?欧盟是全世界最大的国际援助方,本来就有3000亿官方援助资金,现在都并入“全球门户计划”,显得很多。我们就乐见其成。

美国在国内也要搞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这笔资金尚未落实,只是有个方案,这个方案也是今年11月很勉强通过,最后要从大量税收以及其他资金的转移支出。他从哪里变出资金来做B3W的海外基础设施?美国称此为“基于价值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空中楼阁吗?

印太四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合起来做,难度也不小。印度没有资金,日本没有人力。日印合作在印度搞基础设施,一些最主要项目开工十年尚未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完工。

微信截图_20211204193944.png

12月3日下午,由复旦大学和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主办、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月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瑞安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五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开幕式现场。戚心茹摄

第四,全球涌现这么多基建计划,我们也要实事求地分析这些计划的落地能力。欧盟的“全球门户计划”总规模是3000亿欧元,单独看挺大。中国已经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几千亿美元,这3000亿算大吗?欧盟是全世界最大的国际援助方,本来就有3000亿官方援助资金,现在都并入“全球门户计划”,显得很多。我们就乐见其成。

美国在国内也要搞1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这笔资金尚未落实,只是有个方案,这个方案也是今年11月很勉强通过,最后要从大量税收以及其他资金的转移支出。他从哪里变出资金来做B3W的海外基础设施?美国称此为“基于价值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空中楼阁吗?

印太四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合起来做,难度也不小。印度没有资金,日本没有人力。日印合作在印度搞基础设施,一些最主要项目开工十年尚未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完工。

再举例,中国在东南亚建设高铁是有一揽子规划的。今天启动的昆明到老挝万象,下一段是到泰国曼谷,再下一段到马拉西亚的吉隆坡,最后是到新加坡。这条从昆明到新加坡的中南半岛高铁若是建成了,他国无法取代。目前,中国建设的雅万铁路就要通车了,即印尼万隆到雅加,长达800公里,雅万再向东一直到爪哇,这一段是200公里,整个就是1000公里。所以,东南亚的高铁,即便印日澳联手好像要取代的可能也是很小。因此,其他国家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有限能力不可能取代中国的一带一路。

全球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50年以上时间,我们把这些参与全球设施的计划全部加在一起,视作“广义一带一路”,中国的“一带一路”和世界各国的各种基础设施计划互相融合、互相补充,进而合作。


微信截图_20211204202742.png

4日上午,学术专场政治文化专场中,徐刚在线上分享对美国B3W看法

目前的情况下是否还可以合作?

首先,这些项目会有国际招标,中国赢了,他们不愿意;如不招标封闭起来做,显然会因不透明而遭诟病。

第二,我们的项目也可以让西方来参加。政府如不愿意,就让他们的企业参加,企业参加多了会促动政府态度的变化。

第三,可以邀请西方参加第三方合作。日本、欧盟还是非常愿意的。

包容性当然指还有很多合作可能性。因为我们的一带一路已经超越了基础设施了,在沿线国家创建了数百个产业园区,还有绿色丝路、健康丝路、数字丝路等新生长点。


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很多成功案例,学者要求深入调研

pc_voice.jpg

海尔开始拓展“海尔智家”,海尔已是一个真正的跨国公司

文汇报:2019年第三届论坛时首次有了企业家论坛。我今天上午听了论坛,可以用心潮澎湃来形容,我们的企业做得这么优秀。请问咱们的企业家论坛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对实践是起着引领还是总结或指导作用?可否具体举例?

黄仁伟:这里是双向作用,企业家的实践反馈指导学者研究,学者的理论指导企业家有更高站位。

复旦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研究院要求研究人员到企业去做调研。我自己就在山东做了两年企业研究。比如山东的南山集团是村办企业,产品从最厚的铝板到最薄的铝材。他们在东南亚、俄罗斯、匈牙利都有巨大的投资,都是几亿美元起版的南山工业园区。他们把自己20平方公里的南山村改造成一片漂亮景区,既是旅游区,又是研发中心。

又如海尔集团。海尔在国内营销占40%多,50%多是海外营销,它已是世界最大的家电品牌,全世界的其他5大家电品牌都附加在海尔之上,比如,海尔+阿尔斯通、海尔+西门子、海尔+三菱、海尔+通用电器,它在巴基斯坦的海尔园区有2万当地工人就业,巴基斯坦整个家电市场都是海尔品牌,从海尔出口到整个阿拉伯和中亚,因为都是穆斯林地区。对巴基斯坦而言,就近营销成本低,免关税,对海尔也省了成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因此,海尔开始拓展“海尔智家”。海尔已是一个真正的跨国公司。又如山东电建三,是国家电网在山东的子公司,它在海外承包的电力建设项目占它总营业额的90%以上。

我们研究人员如果不到第一线去,就不知道“一带一路”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比如义乌小商品在世界市场绝对是龙头老大,现在已经发展电子商务了。他们在许多国家的重要城市建有海外仓,还开海外博览厅,相当于把出口博览会搬到当地去。

这些都是一带一路的一些新生长点,疫情条件下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帮助沿线国家建立防疫抗疫的基础设施,预测未来疫情的发生。新的疫情暴发时,他们比较容易接受中国的防疫方案。

复旦大学一带一路论坛是复合型结构,上下贯通,中外联合

文汇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各类带路论坛多起来 ,研究院也几乎遍布每个著名高校、重点省份,有的依靠地缘区位优势。请问坐落于上海的复旦大学论坛在这方面形成了怎样不可替代的优势?

黄仁伟:2017年第一届论坛是我们研究院的成立大会。2018年正式起名“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国际论坛”。2019年后就比较完整了,形成了1+3+3模式。1是主论坛,3分别是企业家论坛、学术研讨会、国际咨询委员会会议。第二个3,是一带一路的国际教育分论坛、国际关系学院联盟论坛、今年新增了一带一路的科技分论坛。

国际关系学院联盟论坛由20多个国家的国际关系学院和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事务学院组成。这些国际关系学院的观点基本代表了该国对一带一路的态度。科技分论坛是今年第一次,是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协联合举办,证明我们在科技领域也可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合作。

我们还会再扩大。譬如开设地方分论坛,准备和山东省、浙江省、云南省分别合作,他们在一带一路实践上各有特点。

所以复旦一带一路论坛是结构复合型论坛,不是单纯的学术研讨会。

像企业家论坛的内容很务实,每个企业有自己的经验,也有自己的问题,都在论坛上进行交流。

像国际关系学院联盟,实际上就是每个国际关系学院代表这一个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看法,我们可以非常坦率地交流。今年论坛的学者研论会又分两块,政治社会文化专场和经济专场。经济专场研讨一带一路的投资、贸易、产业园区、经济规则、经济风险、微观企业,讨论越来越深入了。

这个论坛也得到香港瑞安集团的支持,这个论坛更传达高层信息,主办方是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和复旦大学,承办方是中联部旗下的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我们研究院。每年主论坛都会传递中联部对一带一路的前瞻性建议,又能反映最基础的企业和社会对一带一路的新要求,上下贯通、中外联合是它的特点。

走出去时亟需文化、语言、法律人才,国内教育服务需要跟上

微信截图_20211204193843.png

3日上午,企业家论坛,举行了线上线下的合影,此为线下嘉宾和听众

文汇报:您在10月19日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对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有精辟的阐述。请问,在继续推进中,不同于“中国威胁论”“马歇尔计划”等早期西方的误解或恶意舆论传播,我们现在面临最大的压力是什么?

黄仁伟:我就重点讲一点,一带一路在走出去的时候,人才缺口是几万甚至几十万,最缺三种人才。

第一是文化人才。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最大的或缺是相互文化了解。过去都是外交上的互相联系,并不是不同社会人和人之间的深入接触。巴基斯坦对中国的友好是最铁的,由于下层社会相互了解不够,也会发生误会和摩擦。文化的相互了解是一带一路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第二是语言人才。巴基斯坦是英语国家吗?你去了发现根本不是。它的国话是乌尔都语,它是印地语和阿拉伯语之间的结合。到巴基斯坦的每个省又不一样了,旁遮普和俾路支省各有各的语言,西北省的白沙瓦更接近阿富汗的方言。

所以到巴基斯坦跟当地人打交道,就需要三种语言,英语、旁遮普语和俾路支语。你说我们的工程下去以后多困难?这么多年我们学外语几乎都被英语垄断,阿拉伯语和西班牙语这样的大语种也当成小语种,其他语种更是边边角角。一带一路的语言人才可以说是奇缺!

第三是法律人才。各国的规则,各国的法律。

现在我们提倡地区国别研究,但普及常识的工作还有许多要做,更重要的是了解各国法规,企业走出去,不了解当地法规这本身就是一种风险。

现在双向培养人才已经有了很好的案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老挝培养铁路人才,已有9人回国成了老挝的“詹天佑”,老挝的第一批高铁人才。现在我们的学生满脑子想去西方发达国家留学,学了10年对一带一路毫不了解,回国后优势并不多。目前的教育观念与现实有很大脱节。

我在2015年主编了一套一带一路中小学辅助教材,由中华地图出版社出版。小学一册讲一带一路的历史故事,初中一册讲一带一路的地理知识,高中一册讲一带一路的政治经济知识。三段教完后知识储备要比专家还要丰富。当时设想十年树人,目前的小学生现在应该是大学生了。一带一路人才缺口如此之大,服务一带一路的教育功能要大幅度提高。

中老铁路不仅是东亚带路的标杆,更能激活全球欧亚联通

c8177f3e6709c93dfb6ac0252d3e7ed5d0005451.jpeg

万象至昆明通车后,12月4日,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货运首发班列在重庆国际枢纽园区等待发车。

文汇报:论坛设在12月3日举办,这一天和中老铁路开通在同一天,无论巧合与否,都是论坛的一个厚礼,几年前在文汇讲堂中,您曾为听友做了雅万铁路前景的憧憬,这次的中老铁路被誉为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您怎么看它的作用?

黄仁伟:我同意你的看法,这是论坛的一个厚礼。

昆明到万象这条中老铁路的开通极其重要。

微信图片_20211204215841.jpg

第一,老挝是个内陆国家,铁路建设非常落后,它既不通东盟的海港,也不通中国的海港,原有的从万象到中老边界的铁路是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窄轨,年久失修,要运行30个小时。中老铁路通车后,时间缩短到10个小时左右,这还只是时速160公里,将来提速到200公里每小时,那么万象到昆明只要六七小时。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时间上提速了2/3,空间距离大大缩短,物流效率提高若干倍。

随着铁路开通,产业、物流、人流就会跟上。中国很多制造业都适合老挝,有利于中老产业连接。旅游业可带动每年至少一两千万人。经济发展了,民心就容易相通。总体上,老挝会由于这条铁路而加速发展现代化。

第二,更重要的是,它是整个东南亚中南半岛的泛亚铁路一部分。从中国-万象-曼谷-吉隆坡-新加坡这条路贯通后全长2000多公里,整个东南亚就连成一片了,加上东盟和中国的RCEP,中国同东盟的FTA等机制结合在一起,有物流、有产业、有规则、有资金、有人流。一年可能有2亿人到东南亚去旅游,每一站都有很好的景点。这条路对整个东亚、东盟和中国的市场一体化会有极大的推动。

从一带一路建设来看,中老铁路给整个亚洲,以致全球一带一路树立了一个新的样板。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老挝一直是东南亚比较落后的国家,如果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别的国家都是很大的触动。

目前一带一路有三条走廊,即中巴走廊、中缅走廊、中南半岛走廊,这三条都是南北方向的。欧亚大陆的三条东西大走廊,分北、中、南。三条南北方向的短走廊,把三条东西方向的长走廊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来,这样就连通了海丝和陆丝,陆海连接,南北贯通,整个欧亚大陆全连起来,把欧亚大陆、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还有北冰洋都连接起来了。中老铁路只是其中的一小段,却是这个大格局的一个重要突破。

在东南亚,我们和老挝、泰国的中线通了,越南的东线和缅甸的西线和中国迟早也会接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