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地上播撒“真理之光” ——焦扬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2021年07月03日  |  来源:解放日报  |  阅读量:4071

思想者小传

焦扬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第十一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共上海市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共十八大代表,上海市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兼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妇联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风雨兼程,百年成就辉煌。回顾历史,有一本小册子对于百年大党的创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这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出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述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蘸着墨汁吃粽子,还说味道很甜”的故事。

去年,在建党99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高度评价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的重大意义,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蓬勃发展,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映照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信念、信心具有重要启迪意义。这次演讲,我主要围绕《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对中共建党的重大影响,谈几点看法和思考。

先进知识分子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工人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

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全面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它不仅以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唯物史观,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而且,以独到而深刻的论断表明了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揭示出“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指明了“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由此,共产党人开天辟地首次“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决裂的庄严宣告,对“两个必然”论断进行科学阐发,对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宗旨作了深刻揭示。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它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闪耀着真理之光,成为共产党人永恒的信仰之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各种“主义”和思潮竞相登场,但终究都是昙花一现。在“外御列强、内求复兴”的时代任务面前,无论是顽固的封建主义思想,还是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武库里拿来的政治方案,都“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初版千册,当月销售一空,次月再版,至1926年5月印行17版,流传广泛。这本书尽管只有56页,18.1厘米长、12.4厘米宽,却驱散了笼罩在旧中国上空的黑暗阴霾,向劳苦大众昭示了光明、希望和前景,廓清了知识分子思想上的迷雾,成为许多革命先驱的“信仰之源”,在中国大地上播撒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

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等为代表,马克思主义真理一经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就成为一种认识和改造中国、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学说,一种寻求中国出路的政治方案,并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和工人阶级斗争的理论武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以此为起点,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同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指导革命、建设、改革,并取得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前无古人的事业;进入新时代,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性的不断检验,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先进品格的不断激发。

以崇高的精神信仰、强大的真理力量感召众多老一辈革命家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都是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而走上革命道路的。“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重要步骤。1920年初,陈独秀带着通过李大钊从北大图书馆借出的《共产党宣言》英文本离京赴沪,重要议题之一就是《共产党宣言》中译问题。

在得到《共产党宣言》日文本后,陈独秀与李汉俊、邵力子等人,便于1920年3月委托精通日文英文、深谙白话文的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同年5月,陈独秀等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首要任务就是审校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后来,维经斯基在给共产国际的信中评价:“中国不仅成立了共产党发起小组,而且正式出版了中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中国革命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1920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制定《中国共产党宣言》,基本沿用《共产党宣言》体例和主要思想,阐明关于实现共产主义新社会的理想,明确亮出“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主张。这对各地早期党组织发展和正式建党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

可以说,正是有了中文版,使得《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大地上得到广泛传播,直接催生出中国第一批共产党员、第一批共产党组织,为组建一个统一的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和队伍基础。

我们党的许多重要领导人都曾提及《共产党宣言》对他们的深刻影响。

毛泽东同志曾对斯诺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第一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他还表示,《共产党宣言》看了不下一百遍,“每阅读一次,都有新的启发”。

周恩来同志曾对陈望道说:当年长征的时候自己把《共产党宣言》当作“贴身伙伴”。如果能找到第一版本的《共产党宣言》,真想再看一遍。在1949年召开的全国第一届文代会上,他还当着代表们的面对陈望道说:“我们都是您教育出来的。”

刘少奇同志在回顾自己当年“考虑入不入党的问题”时说,那时把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看了又看,看了好几遍,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最后决定参加共产党,准备献身于党的事业。

《共产党宣言》以崇高的精神信仰、强大的真理力量,感召了许许多多的老一辈革命家。他们义无反顾地走上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队伍上的准备。

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在对工人阶级进行阶级意识和阶级斗争的灌输教育中,最早一批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完成了神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洗礼。正是这些最彻底、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着眼中国的事情、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中华民族从此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强有力的主心骨,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正确的领导核心。

传承弘扬红色基因,培养一代代《共产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不仅是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根本点和起始点。

《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党宗旨纲领的理论起点。《共产党宣言》鲜明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利益,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这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也回答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我是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

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以及组织制度等,鲜明提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这奠定了我们党的前进方向和发展基石,其理论支撑毫无疑问源自《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我们党初心使命的精神源头,不仅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而且宣示了无产阶级政党为人民大众谋利益而奋斗的初心,为中国共产党确立“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了根本理论依据。

进一步来看,“为人民谋幸福”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在价值主体上一致,“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与“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在价值旨归上一致。可以说,我们党的初心使命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性、人民性、价值性,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现了政党属性与先进生产力、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对接,初心使命具有高度的先进性、纯洁性、正义性。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一以贯之、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一以贯之。

今天,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忠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复旦大学与《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着深厚的渊源。老校长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为奠定建党基础作出重要贡献,也植下了复旦赓续百年的红色基因。

1921年建党时,全国50多名党员中有2位是复旦教师(陈望道、邵力子),陈望道还是上海第一任党组织书记,复旦也是全国最早建立党支部的高校之一。复旦116年的历史与百年党史紧密相连,红色基因、信仰之源熔铸了学校的光荣底色。

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继续传承弘扬红色基因,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接续奋斗者,培养好一代代《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