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尚波:依托“一带一路” 促进信用评级行业国际化研究
2018年12月18日  |  来源:吉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  阅读量:12300
路”建设相关项目近2700 个,累计授信近4000 亿美元,发放贷款超过2000 亿美元,相关贷款余额约2000 亿美元。为拓展相关业务,中国银行金融机构纷纷在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截至2018 年6 月,已有11 家中资银行在27 个沿线国家设立71 家一级机构。中国对沿线国家日益加大资本输出,客观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维护资金有序流动的信用环境,以维护巨额海外资金流动的安全,从而推动沿线各国分享合作共建成果。这就为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在“一带一路”地区的评级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沿线深入推进,有利于促进中国本土评级力量在“一带一路”各国延伸发展

近年来,中国已与22 个沿线国家签署了总额超过9000 亿元的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截至2018 年6 月,已在7 个沿线国家建立了人民币的清算安排。以发展眼光来看,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国际化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处于扎实推进的良好状态,尤其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以来,人民币的交易和投资结算功能不断上升,这将为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地区推进国际化提供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伴随“一带一路”沿线“五通”合作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水平将不断提升,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也将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人民币作为贸易和投资货币的需求将不断提高,人民币有望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融资主流货币,以及“一带一路”主要贸易结算货币、贸易融资货币、官方储备货币。

而深入推进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化发展,需要持续筑牢人民币在“一带一路”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中的信用地位,维护离岸人民币债券和信贷市场信用环境的长期安全和稳定。这就需要国际化运营的信用评级机构发挥好对于离岸人民币债券和信贷等金融市场运行风险的监测预警等作用,维护全球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稳定秩序。这对于中国本土评级机构立足人民币国际化优势,开拓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离岸人民币债券等国际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带来发展机遇。

      (三)“一带一路”建设客观需要新型评级机构支持跨境资本有序流动,中国评级机构有条件发挥积极作用

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是当前“一带一路”实质性推动的一大重点建设内容。从建设进展来看,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取得实质进展的同时,巨大融资缺口也逐渐暴露,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性因素。据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正式发布的“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2017)和《“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分析报告(2017)》,“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需求旺盛,但融资缺口不断增大,已经超过1 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融资缺口,在推动投放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贷、股权等资金规模增长的同时,也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的债券市场增长带来了契机。从现实发展状况来看,近年来一些位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亚太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其中马来西亚、印度、泰国等一些沿线国家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高于中国;波兰、俄罗斯、匈牙利等沿线国家的政府、企业等债券发行人还成功来华发行了熊猫债券。

为了加快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跨境债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缓解“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巨额融资缺口,需要独立、客观、公正的国际化信用评级机构的积极参与。三大评级巨头掌控国际债券评级市场的主流评级体系,其评级公信力备受发展中国家乃至发达国家质疑,因此,亟待发掘、培育和扶持具有更强国际公信力的新型国际评级力量,维护“一带一路”国际债券信用评级的客观公正。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应抓住这一发展契机,立足人民币国际化、中国资本大幅流

1 2 3 4 5 6 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