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尚波:依托“一带一路” 促进信用评级行业国际化研究
2018年12月18日  |  来源:吉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   |  阅读量:12695

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是提升信用评级行业整体价值实力和国际公信力、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虽整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面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发展机遇,有条件加快推进信用评级行业自身能力建设并适时推进面向“一带一路”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一、信用评级行业国际化基本含义及其意义

信用评级行业的国际化是实现一国信用评级行业向国际评级市场开放(包括外向型开放和内向型开放)的进程,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维护全球债务资金跨境有序流动、降低国际债务金融风险的产物。结合各国评级行业国际化实践来看,评级行业国际化可依据国际化倾向的差异性或国际化内容的差异性分为以下类别。

依据国际化倾向的差异性。一是外向型国际化,系指以评级公司为核心载体的本国评级行业活动和影响跨越国界,渗透至国外信用评级市场的过程。外向型国际化包括:企业国际化,如本国评级企业在国外设立分支开展业务;制度国际化,如本国评级技术、模式、标准向国际社会输出经验;市场国际化,本国驻外分支机构占有外国一定的评级市场份额等。二是内向型国际化,系指在本国评级市场、行业引入国外评级力量,实现国外评级行业资源向本国渗透的过程。内向型国际化包括:企业国际化,如本国允许国外评级公司合法进入本国评级市场开展评级业务;制度国际化,如本国评级行业监管规则、评级技术体系与国际惯例接轨;市场国际化,本国市场一定份额被外国企业占有等。

依据国际化内容的差异性。一是市场国际化,表现为本国评级行业放松对外管制,吸引外国评级机构在本国境内开展业务,导致本国部分市场份额为外资企业所占据;或外国评级行业放松对外管制,吸引本国评级机构前赴该国开展业务,导致外国部分市场份额为本国评级机构驻该国分支所占据。二是企业国际化,表现为本国评级机构业务超越国界,通过合法途径在国外开拓市场以及外国评级机构通过合法途径在本国开拓市场,或对本国评级行业产生其他任何形式的影响等。三是制度国际化,表现为监管部门在法律和政策等制度上,以及评级公司在开展业务上,包括评级方法、模型、流程、规则等,遵循国际主流评级体系惯例;或将本国评级模式、标准等经验向国际社会输出,参与乃至主导全球或区域评级制度体系建立等。四是效应国际化,表现为评级报告等信息对国际债券或信贷市场发挥实质影响等。

有序推进本国评级行业的国际化,是本国评级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对于提升本国评级行业在全球债券市场的影响力,促进全球债券市场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实际推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破除某些方面的障碍。

就外向型国际化而言,有利于提升本国评级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本国信用评级行业在国际债券市场的话语权,维护本国企业在海外债务融资的安全和稳定。但也可能遭致本国优秀评级人才外流、评级机构在海外遭遇“水土不服”、评级结果不为国际市场认可、对资本市场难以产生实质影响等问题。

就内向型国际化而言,有利于本国评级机构借鉴国际经验,改善管理理念、评级模式、评级技术;有利于倒逼本国评级行业监管秩序革新,提高本国评级市场竞争水平,摒弃级别竞争等低层次竞争对评级机构发展的约束。但引入国际评级机构可能导致本国重点企业商业机密泄露,虚低评级结果导致本国企业外发债成本增加等。因而内向型国际化如同一把“双刃剑”,只有合理利用才能发挥国际评级力量对本国债券市场及其国际化发展的积极作用,维护本国金融秩序,保护本国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

需强调指出,本文重点聚焦外向型国际化研究,探讨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如何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加速跨境债务融资发展的契机,开拓国内信用评级企业在“一带一路”跨境债券评级业务市场的发展空间,在全球评级界和投资界树立和捍卫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及其机构对“一带一路”跨境债务资金相关信用评级的话语权,以维护“一带一路”跨境资金流动秩序稳定,加快促进“一带一路”宏伟倡议的实践进程。

 

        二、部分境外国家信用评级行业国际化典型案例

      (一)美国

美国是全球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拥有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标普(Standard & Poor's Ratings)、惠誉(Fitch Ratimys)三家在美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国际三大评级巨头(简称三大评级巨头)。目前三大评级巨头仍然把控着全球资本市场信用评级的话语权,控制着全球资本市场90% 以上的评级份额。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创立于1900 年,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是“信用评级、研究和风险分析的领先提供商”,其评级和分析业务覆盖超过135 个主权国家的债务以及大约5000 家非金融公司发行人、4000 家金融机构发行人、18000 家“公共财政发行人”,同时覆盖11000 个结构融资产品交易以及1000 个基础设施和项目融资发行人。

标准普尔全球评级公司(S&P Ratings)创立于1860 年,总部位于纽约,作为“信用评级、研究和思想领导者”向全球金融界提供高质量市场情报。在28 个国家拥有约1500 名分析师,为政府、公司、金融机构、结构融资等提供了超过100 万份信用评级报告,评级证券价值达到46.3 万亿美元。

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Fitch Ratings)创立于1913 年,总部位于纽约、伦敦,在超过30 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评级业务范围涵盖金融机构、公司、地方政府、主权国家、基础设施和项目融资、结构融资等,已为全球超过3500 家金融机构及其债券提供评级服务,为100 多个国家提供主权评级等服务。

1 2 3 4 5 6 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