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鸣:美国“印太战略”最新进展与前景评估
2020年11月13日  |  来源:太平洋学报  |  阅读量:14025

5.3特朗普政权缺乏战略一致性与有效的国内协调机制

特朗普上台后,关心重点是美国可见的贸易收益与海外的制造业回归,对搞地缘政治对抗、搞海外基建兴趣并不大,反之,他在宣布“印太战略”后再未在国际场合进行宣传,反而致力于把与盟国的安全关系经济利益化,集中施压日本、韩国分担更多驻军费。因此,它导致了这个战略的致命痛点:以大国战略竞争来嫁接“美国优先”的民族主义,最终导致总统的话语与政府“印太战略”之间的逻辑叙事不连贯。

“印太战略”应该由美国国安会来协调执行,但由于政府内部人事纷争与官员走马灯式的离职,美国国务院、国防部、中情局、海岸警卫队、商务部、财政部等机构的政策制定与行动明显缺乏连贯性,相关机构的地区管理部门仍然是按照传统分工的,并没有为印太地区事务而突破边界。

当前美国国安会在协调与中国竞争方面,更多注意力是放在遏制中国高科技、新兴产业、人文交流、贸易不平衡、网络安全及所谓社会渗透上,疫情爆发后又扩大对中国追责,施压新疆、香港、台湾与南海问题。印太这种包含军事、基础设施建设、意识形态、地区合作机制、规则治理、海洋安全、美台安全关系的大区域混合竞争与混杂性议题的战略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聚焦点或推进的机制。

国防财政资源是美国进攻性军事力量部署与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国防经费不可能大幅度增长,美国防部只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确保印太地区的军力部署与资源的增长,甚至设想把驻非洲与拉美的部队转移过来,但遭到了非洲司令部和南方司令部的明确反对。

在美国印太地区军事资源分配中,惯例是由海军、海军陆战队担任主要角色(约20万兵力),空军其次(4.6万),陆军最末(10万)。从2015年开始,美国陆军的预算显著削减,这几年陆军为显示其存在的重要性,以“太平洋通道”行动与部署太平洋特遣部队为由头来维持其基本预算。2020财年美国国防预算分配为:陆军1914亿美元、海军和海军陆战队2056亿美元、空军预算2048亿美元,海军保持了自2015年以来的预算龙头地位。从美国国防总预算中的“研究、开发、测试与评估”项目费的纵向比较看,其武器研制经费是下降的,其中“系统开发与论证”项目下降6.5%,“作战系统开发”项目下降6.7%,这与《国防战略报告》中“通过持续的、可预测的预算来投入到关键能力现代化”的陈述是矛盾的。

美国海军在2013—2019财年中保持了武器采购37%的增长率,以维持2016年确定的2034年建造355艘军舰的目标,但2019年国防拨款计划又认为实现这个时间表有困难,最早实现时间要推迟到2050年。在2026—2034年的时间段里,美海军将失去27艘驱逐舰。美空军对投资战略轰炸机B-21来突破中国的空中防御线寄予极大的期望,但2021年财政年度空军预算的1690亿美元捉襟见肘,将迫使空军不得不提早淘汰一些旧款的空中加油机和一些B-1型战略轰炸机,并减少购买第五代战机F-35的数量。

结语

“印太战略”是配合美国对华全面竞争战略的区域战略,其目的就是要把其对华的混合型竞争战略嵌入到印太诸边合作机制、盟国关系、中小国家与美国的关系中,使更多国家纳入到遏制中国的美国战略轨道中。

经过近三年的推进,美国主导性的战略意图、强势性的操作及与中国对抗的企图性已越来越突出,其行动的势头、轨迹已经超越了其他三国的战略、战术考量与接受度。虽然日印澳将在战略局部上配合美国的行动,但总体战略仍然是在追随美国、对冲与接触中国之间寻求平衡。东盟作为亚太区域合作进程中的驱动者,也陷入了不得不选边的困境,其推出的“印太展望”就是力图以逆向路径来对冲“印太战略”。

“印太战略”推进的障碍要大于动力,因为亚太、印太绝大多数国家不愿接纳一个与中国为敌的战略;美国特朗普政府没有一个真正的全球领导战略、高超的外交艺术与强大的协调班子,其对地区秩序向合作发展方向转型的破坏性行动无法压倒各国追求稳定与共赢发展的目标;同时它也缺乏与中国进行混合型竞争的财力与制度性资源。所以,只要美国在道义上、公理上、地区利益共识上无法聚合起真正的合作伙伴,其国内社会各界没有形成在印太地区与中国进行下一场冷战的合理性、紧迫性的共识,“印太战略”是不可能在战略层面获得成功的。 

(刘鸣,上海社会科学院APEC研究中心主任、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法学博士。)


1 2 3 4 5 6 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