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鸣:美国“印太战略”最新进展与前景评估
2020年11月13日  |  来源:太平洋学报  |  阅读量:13130

摘要:本文重点回顾与评估“印太战略”2017—2020年来基本进展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主要进展集中反映在军事、基础设施建设与伙伴关系三个支柱建设上,具体包括:美印战略与军事合作;美国各军种战略战术资源以中国为假想敌进行的调整与部署,加强陆海空军力量在所谓“第一岛链”的部署;抗衡“一带一路”机制的构建;在南亚、东南亚、南太平洋岛国展开的争取人心与民心的项目,推进非传统安全的合作。其军事指挥结构与冲突应对模式的变化与基础设施建设“新秩序”的构建尤为突出,将给“一带一路”建设和我国的海外利益发展带来一系列挑战。其未来发展存在多方面制约因素,包括美日印澳四国战略利益不同、缺乏东盟支持、财政资源不足、跨机构领导与协调缺失、私有化的经济体制不适应于参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

关键词:美印战略合作;“五岛链构想”;前沿和轮流部署;《东盟印太展望》;蓝点网络

正文摘读

一、问题导出:“印太战略”概念歧义与研究重点

从2017年11月始,特朗普政府先后发布了《印太战略报告》《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报告》和《美国对华战略报告》。按照《印太战略报告》的框架导引,“印太战略”正在渐进有序地推进。作为该战略的代表性对话机制,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QUAD)在2019年9月正式升级为部长级机制。2020年10月,四国第二次外长会议在东京举行,会议没有就建立“印太版北约”达成协议,但同意继续每年进行部长级会议、工作层会议与专家会议。全球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爆发以来,四国在2020年3月以合作抗疫的名义举行了“四边安全对话+”视频会议,邀请了新西兰、韩国与越南参加,到2020年9月共举行了12次类似会议。

目前对“印太战略”研究文献众多,但由于该战略出台不久,所以这些研究中存在引用官方材料较多、前瞻性内容占多、视角雷同化等问题。二战后,美国出台了不少战略,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战略辩论后的结晶,既反映了美国学界长期战略研究的底蕴,也必然结合了美国官方对中长期的安全格局与战略竞争的现实主义思考,留下了一系列经典的战略范式。但“印太战略”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目前均没有达到这个阶段。“印太战略”存在着决心、规划、愿景、伙伴等诸多问题,其出台的手段、外交行动与资源调配显示出即兴性与过激反应性的内容远多于精细的谋划。美方的研究往往政治正确性、必要性的论证与前瞻性的构想要远多于对战略构思的内涵、框架、路径与资源调控等基本元素的分析,更缺乏在复杂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应对与统筹的指向。

澳大利亚印太问题研究学者麦德卡夫认为“印太”是一个地区概念,它仅仅是对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加速经济与安全联系后形成的单一战略体系的承认和提炼,更多反映的是一种战略思维和设想。对本地区中等国家、东盟而言,“印太概念不是服务于排斥或遏制中国目的……它主要框定一种战略来协调预防中国称霸或中美竞争失控”。美国智库近期的一份报告则质疑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印太战略”,因为它“缺失一个可以对多方面努力进行详解的统括性战略(overarching strategy)”。  中国学者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者认为“印太”是一种地理的想象,也是一种地缘的战略及一种秩序的愿景,目前还处于“想象”和“战略”之间;二者认为“印太战略”主要是应对中国军队海上崛起及“走出去”布局,力图遏制中国“外线”能力的发展,并对“内线”实施全面紧逼,确保美国在所有“印太”海域的战略优势,该战略以军事安全为主、经济社会为辅。

从“印太战略”的实践来看,它已经从“四边安全对话”机制建设的重点,扩展到美军重新整合大战区指挥系统,发展新的联合作战概念与理念,升级与印度的全面战略合作,扩大与盟友之间的军事协同演练与协调,强化在南海岛礁及其周边海域的挑衅性“自由航行”,构建基础设施建设秩序。从未来的发展方向看,不排除该战略将向经营“印太地区民主国家联盟”方向发展,打造“去中国与朝鲜”的经济—技术—防务—民主治理的合作共同体。

本文认为,当前的“印太战略”就是美国实施对华战略竞争与发起“2.0版冷战”的一个浓缩版,是美国在全域性进攻性现实主义范式驱动下,以印太区域为空间的权力扩展与构建基础设施“新秩序”的一个实验性的混合战略。鉴于美国是一个经过二战、冷战、后冷战拼斗的超级大国,其推进的任何战略我们都不能低估与小觑。从长时段的视角观察,在印太地区结盟组阵制衡中国将是美国的一种战略常态。所以,将这个战略置于国际大变局、中美战略竞争长期化、复杂化的大背景进行持续比较研究,在学术上与国家安全战略上是有意义的。

鉴于“印太战略”尚未达到系统设计性与全局整合性的水平,所以,本文研究主要以爬梳美国一系列对华战略研究报告、官方文献,近三年以来执行的基本进程为主线,重点考察该战略中“军备整新、基础设施建设新机制与核心伙伴关系”三大支柱发展情况,尤其关注国内研究文献比较忽视的点与面的情况。通过梳理性提炼与论证来更准确探寻这个战略的模式、动力、特点与基本轨迹。

二、美国在“印太战略”军事领域的推进及其重点

根据“印太战略”的规划,美国于2018年5月30日在原太平洋司令部基础上将其更名为“印太司令部”,该司令部是美国规模最大、覆盖区域最广的联合作战司令部。这种战区的扩大,反映了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准备在更广阔的地缘空间进行博弈的设想。目前,美军方对华军事战略有三种辩论中的选项:大陆打击(Mainland Strikes)、远程封锁(Distant Blockade)和海上拒止(Maritime Denial)。这三种战略各有优劣,未定次序,但作为战略的预防性目标,美军强调将重点加强对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航道、要地的控制,维持绝对优势,力争把中国的力量抑制在所谓“第一岛链”内。从战术上考虑,美军认为与中国的冲突更多会发生在非直接触发冲突的“灰色地带”,包括遭遇胁迫性的挑战,因此,要突出发展适应新挑战、非对称作战的战略概念、应对技术,特别是阻绝性威慑能力(deterrence by denial)。

2.1美军力图通过巩固与拓展在印度洋的战略空间,确保其太平洋—印度洋地缘平衡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在吉布提建设军队保障基地,美印认为印度洋的力量格局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其中,美战略界有研究提出了所谓的“五岛链构想”。第四岛链始自瓜达尔港,沿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西海岸南下,经汉班托塔港向南延伸至迪戈加西亚基地,从北向南将印度洋一分为二。第五岛链从吉布提的塔朱拉湾开始,穿过亚丁湾,沿着非洲之角向东转折,然后从非洲东海岸一路向南穿越莫桑比克海峡。这种所谓“五岛链构想”以中国海军投送力增长的轨迹为防范假想,力图确保美国在太平洋、印度洋拥有的制海权及现存的战略格局。

由于中国军队在印度洋区域除了用于亚丁湾反海盗的吉布提保障基地外,没有任何军事基地与驻防,中国海军舰船的航行、演练与港口访问也没有上升到获取印度洋制海权的高度,所以美国这种所谓“五岛链构想”仅仅是一个假想,但同时也暗示了一种战略预警。印度洋是连通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的交通要道,全球每年约有66%的石油贸易和50%的集装箱通过印度洋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油轮运送。虽然印度是印度洋最大沿岸国家,拥有先天优势,但其海军实力有限。所以,美国在“印太战略”中,仍然以其自身的海军力量部署为主轴,确保在未来冲突时能够对海上贸易交通线实行远距离封锁和控制。

美国中短期对印度洋的最大关注点就是继续控制查戈斯群岛及其核心岛屿迪戈加西亚岛,这里是美海军舰队重要中继补给站,也是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国战略轰炸机的前线基地。由于斯里兰卡与查戈斯群岛遥遥相对,扼中印度洋通道的东西两侧,因此,美军方对斯里兰卡的三大港口(科伦坡、汉班托塔和亭可马里)战略意义也非常关注,争取使亭可马里成为美海军的后勤补给基地,以与美属迪戈加西亚基地、新加坡樟宜军港构成一个相互支撑的战术三角,全面控制从马六甲海峡到孟加拉湾海域。

1 2 3 4 5 6 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