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晨 万广华 吴万宗:中国减贫战略转型及其面临的挑战
2020年09月30日  |  来源:《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01期  |  阅读量:13514

从图6还可以看到,不论是全国、农村还是城镇,相对贫困水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最低的,反映了比较低的收入不均等状况,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与收入中位线比较靠近。随着经济腾飞,中国的收入不均等在波动中上升,所以相对贫困线不断提高,导致相对贫困持续恶化,反映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距离收入中位数越来越远。相对贫困上升趋势最明显的是基于收入中位数的40%所估算的结果,说明最低收入群体与其他群体的收入差异越来越大,收入极化越来越严重,这与Wang and Wan(2015)的发现一致。

有趣的是,与城镇相反,农村相对贫困在近年有收敛的趋势。基准相对贫困线下的全国、农村和城镇的贫困率在2011年为29.06%、54.40%和4.98%,对应的2017年的估算值为28.31%、53.83%和10.23%。收入中位数50%的贫困线下,全国、农村和城镇的贫困率在2011年分别为23.01%、43.76%和3.29%,但在2017年为21.24%、42.77%和5.99%。收入中位数40%的贫困线下,全国、农村和城镇在2011年的贫困率分别为16.26%、31.77%和1.55%,在2017年则为13.96%、29.85%和2.69%。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农村相对贫困最近发生了轻微的下降,而城镇相对贫困仍然在恶化,中国农村的相对贫困发生率仍然高于城镇,说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远比城镇居民贫穷。根据汪晨等(2015)的研究发现,1988年、1995年、2002年和2007年农村的基尼系数均高于城镇,其两极分化程度除2002年也均高于城镇内部。另外,全国和城镇的相对贫困发生率自2005年开始有所下降,但之后又发生反弹,整体上仍然处于上升趋势当中,这与全国收入不均等趋势类似。中国收入不均等在2003年左右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很小,且近年来仍居高位(万广华等,2018)。

3.各省份相对贫困变化

图7显示了各省份相对贫困变化的情况。与绝对贫困率不同,相对贫困率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因此,本节下文比较的是年均贫困发生率上升的百分点以及年均贫困人口增加率。

在基准相对贫困线下,年均贫困发生率上升最多的省份是湖南,其次是重庆和四川,分别上升了1.06、0.70和0.70个百分点。上升较多的省份为宁夏、安徽、陕西、江西和西藏。相对贫困上升最低的是浙江,其次是北京和黑龙江,分别上升了0.08、0.09和0.11个百分点。

收入中位数40%的贫困线下,相对贫困上升最多的仍然是湖南,其次是宁夏和四川,分别上升了0.79、0.66和0.62个百分点。上升较多的为安徽、新疆、重庆、陕西和青海。相对贫困上升最低的是北京,其次是上海和黑龙江,分别上升了0.03、0.06和0.11个百分点。

在以收入中位数的50%作为相对贫困线时,年均贫困发生率上升最多的还是湖南,其次是宁夏和四川,其贫困率年均分别上升了1.02、0.74和0.69个百分点。上升较多的为重庆、安徽、陕西、西藏和江西。贫困上升最低的是北京,其次是浙江和上海,其贫困率年均分别上升了0.06、0.09和0.10个百分点。值得指出的是,绝对贫困率下降排名较前的省份如贵州和四川,其相对贫困率的上升也排名较前。

就年均贫困人口变化率而言,在基准相对贫困线下,年均贫困人口变化率上升最多的是湖南,其次是重庆和安徽,分别上升了10.49%、6.65%和5.24%。上升较多的为江西、陕西、四川、广西和山西。贫困上升最低的是浙江,其次是黑龙江和甘肃,分别上升了0.49%、0.50%和0.54%。

收入中位数40%的贫困线下,年均贫困人口变化率上升最多的省份是湖南,其次是重庆和江西,分别上升了52.37%、28.68%和18.56%。上升较多的为安徽、山西、四川、天津和陕西。贫困上升最低的是北京,其次是黑龙江和甘肃,分别上升了0.94%、1.37%和1.73%。

收入中位数的50%的贫困线下,年均贫困人口变化率上升最多的省份是湖南,其次是重庆和安徽,其年均变化率分别上升了23.06%、14.00%和9.58%。上升较多的为江西、陕西、广西、山西和四川。相对贫困上升最低的是北京,其次是黑龙江和浙江,其年均变化率分别上升了0.76%、0.77%和0.87%。

1 2 3 4 5 6 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