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南方”概念的由来
“全球南方”的概念最初起源于民族解放运动,体现在1950年代兴起的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争取独立斗争。在冷战时期(1947年至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被分为两个主要的政治经济阵营:东方集团和西方集团。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后,于1961年成立了“不结盟运动”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超级大国结盟的外交政策。1970年代,“不结盟运动”又发展成为“77国集团”,它是发展中国家在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剥削、掠夺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一支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成了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代名词。
至1980年代,出现了所谓的“南方”“北方”两种不同的经济现象,一个发展相对落后,一个则较为发达,分别对应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苏联解体后,东西方集团的对峙消失了,但南北方矛盾突出了,发展和发达的关系变成世界上的主要关系。“南方国家”的概念用得越来越多,但还不是“全球南方”。
“全球南方”这个词是美国学者于1969年率先提出,赋予其真正内涵还在几十年后。为什么叫“全球南方”?这与全球化有关,因为全球化以后世界经济更加趋向一个整体,还由于苏联集团解体,全球市场中的南方就成为一个基本概念。全球南方在最近十年越来越重要,逐步取代了发展中国家的概念。现在几乎不再提“不结盟运动”一词,发展中国家的说法也越来越少,只剩下“欠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不是发展中国家,而是指发展得更低更落后的国家。在发展中国家里出现一批发展比较迅速的国家,被称为“新兴经济体”。
因此,过去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现在新的发展现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世界经济、国际政治的核心概念——全球南方,这意味着国际秩序的重构,也是国际关系、国际经济理论的重构。
【中国与全球南方】
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一直是反帝反封建,其中反帝是主要任务。中国革命是20世纪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南方国家基本上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参与者。因此,从起点上说,中国就与全球南方共命运。
身份由来已久
1949年后,新中国始终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最重要的支持者,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苏联。当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有两个比较重要的事件:一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这是不结盟运动的起点;二是1963年11月于印尼举行的由48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的首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都是最主要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体现了中国与新兴国家的天然联系。
中国始终坚持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这个身份也由来已久。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支撑是“三个世界”。该理论是毛泽东在1974年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之后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正式发表。毛泽东的“三个世界”是指,美苏两霸是第一世界,一些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其余被压迫民族的新兴独立国家是第三世界。毛泽东说中国是第三世界,就将中国定位为发展中国家。
邓小平在1980年代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时,“和平”指的是东西方矛盾,“发展”是指南北矛盾,主要是南方国家的发展问题。当时这两个主题也是中国在世界上的两大使命,其中发展是我们的第一使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
现在中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已至1.2万美元,达到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起点。此时,中国是否还是发展中国家?许多西方学者或政治家不承认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美国已把我们移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名单;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认为中国不像发展中国家了。
中国政府和中国学术界主流坚持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永远是发展中国家”。这句话如何理解?
第一,中国的发展不平衡。还有相当多的人口刚刚摆脱贫困,部分人口的人均GDP还在5000美元左右。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中等收入人口仅为4亿。若要全中国14亿人都达到中等收入,大约还需30年。
第二,中国的发展带动南方国家的发展。中国巨大的发展带动了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获得了广泛的响应。中国的发展是发展中国家的机遇,这点已是共识。
第三,政治上,中国永远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某种意义上,中国是依靠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上获得一个非常稳固的政治地位。现在我们在联合国提出主张、行使权利,还是要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反对霸权主义不能没有发展中国家。无论未来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还是4万美元,中国始终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
讲座现场一半观众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硕博生
【全球南方的未来】
21世纪是全球南方的世纪。
“南升北降”:2.0版全球化将由南方国家主导
当前,西方社会出现一系列衰败的迹象,有人称为“东升西降”,实则是“南升北降”。南方上升的速度可以用“崛起”来形容,是南方的整体崛起,而非中国一国崛起。印度、巴西、越南、印尼、沙特阿拉伯等国都在迅速崛起。
全球化可以分成1.0版与2.0版。1.0版是发达国家的全球化,2.0版则是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全球化。20世纪主要是1.0版的全球化,21世纪则是2.0版的全球化。现在发展中国家已不是一个完整概念,分成了新兴经济体、一般的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等不同层次。但全球南方是一个整体概念,“南升北降”是总趋势。整个南方国家的GDP已经超过整个西方的GDP,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回想1950年代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刚刚兴起时,南方国家的GDP在世界上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几,现在却已达到世界GDP总量的51%以上。这难道不是一个历史性根本的变化吗?
全球南方的崛起主要是经济上的崛起。最重要的是,全球南方占全世界人口的6/7,70亿人口中有60亿是南方国家。全世界最主要的资源都在南方国家,谁拥有全球南方谁就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包括中东的石油国家。
全球南方国家现在已经是G20的主体,G20是西方8个发达经济体(G7加欧盟)加12个新兴经济体。为什么会出现G20?因为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时,西方国家孤木难支,请求新兴国家帮助共同摆脱金融危机,所以才召开了G20峰会。南方国家在G20中占据多数,这具有重大政治意义。本来G7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主导权,现在是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逐渐在世界上占有重要话语权,而G7的话语权正在走向式微,并且G7内部有分裂。
“一带一路”:正在形成全球南方的经济联合机制
全球南方目前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政治实体和国际机制。但是要说全球南方没有自己的国际机制吗?也不对。它正在发展、在形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砖+。金砖五国是全球南方的核心国家,分布在亚、欧、非和南美四个大陆五个地区。其他的南方国家也在纷纷申请加入,正在形成BRICS+。它们的GDP比重与G7国家几乎相等。例如越南、印尼、阿根廷、墨西哥、沙特等地区大国,在世界上也具有较大的发言权。这些国家对全球治理的一些重要内容提出新的要求。
另一个对南方国家有重要作用的是中国倡议的共建“一带一路”。目前“一带一路”已有154个共建国家,联合国总计198个国家,这相当于联合国3/4的成员国,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即南方国家。南方国家与“一带一路”的共建国家,这两个概念基本重叠。
全球南方的组织比较涣散,各国分散在世界各地,缺乏一个像G7那么稳定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但是有了“一带一路”,全球南方就有一个共同的经济联合机制。通过基础设施、产业链、跨国电商等,将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连接在一起。所以“一带一路”的出现使全球南方获得了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最近十年,“一带一路”发展与全球南方崛起,是共生现象。当全球出现经济衰退时,主要的增长来自全球南方,同样也来自“一带一路”建设。
需要建构IPE新理论
全球南方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政治经济的一个行为主体,这个现象还未得到很好的理论说明。我们学的国际政治、国际经济都是西方理论,是在西方发达经济体和西方强国崛起过程中所形成,并非为全球南方而准备。所以这个理论不能解释全球南方,甚至不能解释中国崛起。全球南方自己需要能够说明全球南方崛起规律的理论,这个任务很重,也非常艰难,至今还未形成。
国际政治经济学(IPE,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是1970年代西方现实主义学派为说明美国霸权合法性而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世界上没有世界政府,世界如混乱该怎么办?需要一个霸权国家来维护秩序,这个霸权国家是谁?美国。美国为什么能够维护世界秩序?因为它可以提供公共品,公共品就是霸权的合法性。但是现在全球南方崛起了,美国不再提供公共品了。要倡导更加平等、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需要新的IPE理论,这必然是全球南方的理论。
同样,世界秩序需要再造。过去由殖民地、半殖民地体系留下的世界秩序,由美国霸权维护的世界秩序,和美国领导的西方盟国体系共同维护的秩序都可能需要重建。在西方IPE中,“霸权稳定论”是指美国霸权秩序,“霸权合作论”是指美国和盟国合作维护秩序。
上个世纪国际关系学者提出研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中心-外围”理论,它也无法再用西方和非西方二元论概念来解释了。南方国家作为一个行为体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外围,中心和外围正在相互交叉,一部分西方国家掉到了外围,一部分新兴南方国家进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