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欧盟推出全球基础设施计划,对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有何影响
2021年12月04日  |  来源:上观新闻  |  阅读量:3603
        这些计划的有限性,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取代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

        美国政府计划最快于明年1月启动名为“重建更美好世界”的全球基础设施计划。欧盟委员会在当地时间12月1日,批准了自明年开始的“全球门户”计划,将募集3000亿欧元在全球进行基建投资。这对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对此我一点也不担心。这些计划的有限性,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取代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12月3日,由复旦大学与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会议间隙采访了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仁伟。

黄仁伟。戚心茹摄影

中国带动了全球基础设施的投资新热潮

        “不妨把这些面向全球的基础设施计划,看成广义的‘一带一路’。”黄仁伟说,要看到这些计划背后的积极意义,中国从8年前倡议“一带一路”至今,带动了全球基础设施的投资新热潮。

        全球基础设施投资,有着几十万亿到上百万亿美元的需求,光靠中国是不可能完成的。“现在,别的国家跟上来,而且是金融资本比较雄厚的发达国家,这对全球是好事,也说明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是符合历史潮流的。”

        黄仁伟认为,对于美国和欧盟的全球基础设施计划的执行和落地,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就拿欧盟计划中的“3千亿欧元”来说,其实是把原来的国际援助资金,变成欧盟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至于美国,本来就没有向各国投资基础设施的钱,它在国内的基础设施计划,至今1万亿美元的资金也没落实,需要用税收或把其他资金支出转移过来,“还是‘空中楼阁’,所谓‘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基础设施’。”

        早在2019年,美国联合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还推出过“蓝点网络”基础设施计划。“印度缺乏资金,日本缺乏人力,它们曾经计划的印度基础设施项目弄了多年还没有建成。”

        在黄仁伟看来,如果希望别的国家只接受美国或欧盟的基础设施投资,而不与中国有所“连接”,这只是一厢情愿。“这些国家肯定要进行比较,哪个项目成本更低、收益更好、周期更短、带动本地的发展更快。而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客观存在的,不容忽视的。”

海尔在海外发展的规模已超国内

        “中国的基建竞争力最强,相当于参加奥运会乒乓球比赛的中国队。”黄仁伟打了个比方。

        12月3日,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运营,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通车后,云南昆明至景洪从十几个小时缩短到3个多小时,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当日通达。

        “这对老挝的发展极其重要,过去从老挝万象到昆明的铁路是窄轨,要走30小时,现在只需10小时,大大缩短了与老挝之间的空间距离,来往的货物可以增加3倍,经济发展也就提速了。”黄仁伟说,老挝是东南亚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这条铁路不仅有利于中老两国的产业连接,促进中南半岛的市场一体化,也可以为亚洲甚至全世界树立一个“要致富先修路”的范本。

        今年3月,匈塞铁路的塞尔维亚巴塔吉尼卡至旧帕佐瓦段,克服疫情影响顺利通车。匈塞铁路,自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至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全长350公里,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有了这条铁路,塞尔维亚就‘活’了,缩短了其到欧洲腹地和地中海沿岸的距离。”

        中国倡议“一带一路”8年来,推动建成了一大批合作项目,为共建国家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已超越基础设施建设,向健康、科技、环保等领域辐射。“许多中国企业抓住机遇、发展迅速,我们熟知的海尔,其海外营销规模已超过国内市场,占销售值约50%多,海尔产品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家电品牌。”

回到顶部